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普門品27

普門品27

大慧報告

2022/06/28 | 00:55:38 | Firstory #religion-spirituality




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普門品述記(二十七)
 
經文: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為四眾弟子,即出家男女和在家男女。更可細分為七眾弟子,以上四種,再加上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學法女,沙彌尼成為比丘尼的預備階段,修學六法,通常為兩年),基本上是以受戒的類別作為區分。
 
比丘、比丘尼是梵語,玄奘大師則翻譯為苾芻、苾芻尼,出家男子為比丘,出家女人為比丘尼,有三種意思:
1.乞士 外乞食以養色身,內乞法以資慧命。與乞丐截然不同,他們只向人乞討衣食錢財,而不為解脫證悟,乞求如來正法。
2.破惡 又名破煩惱,出家人修持道法,捨離惡行,斷除諸漏結縛。
3.怖魔 發心出家,求受大戒,精進修持,用功辦道,欲得超脫生死牢籠,此一宏大願行,使得魔王心生驚怖,唯恐世上有人解脫,魔子魔孫從此減少。
 
阿羅漢有三義:應供、殺賊、無生,與比丘三義恰為因果關係。比丘乞食乞法為因(乞士),漏盡成阿羅漢為果,因此堪受人天供養(應供);比丘精勤修道,誓願斷除煩惱為因(破惡),斬斷三界見思惑(煩惱),成大阿羅漢為果(殺賊);比丘剃髮出家,受戒著衣,魔宮震動,魔王恐懼(怖魔),最終證入涅槃,不生不滅,不再受生於三界輪迴(無生),此即為因果六義。
 
《雜阿含經》第97經記載了一個小故事,釋尊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如同往常一樣,清晨時分,世尊著衣持鉢,到城裡去托鉢乞食。
 
這時有一位年紀很大的婆羅門,拄著拐杖,挨家挨戶的乞食。
 
這位老婆羅門望見了佛陀,口中念念有詞:「那位沙門瞿曇(又譯為喬達摩,為佛陀的俗家族姓,外道多如此稱呼),拄著拐杖,家家乞食,跟我一模一樣,所以我和瞿曇都是比丘。」
 
釋尊知道他的想法,以偈頌跟他說:
「所謂比丘者,非但以乞食,受持在家法,是何名比丘?
於功德過惡,俱離修正行,其心無所畏,是則名比丘。」
 
簡單來說是,比丘不是只有向他人乞食,受持的是在家法,是不能稱之為比丘的?捨離過惡,修持正行,趣向涅槃,無畏自在,這才能稱之為比丘。因此出家僧眾除了乞食以外,更有清淨活命之意,重要的是勤求佛道,用正法來長養法身慧命,降伏煩惱,斷除煩惱,那麼就無所畏懼。
 
優婆塞、優婆夷意思是近事男、近事女,親近奉事三寶的男子女人,玄奘大師翻譯為鄔波索迦、鄔波斯迦。
 
《優婆塞戒經》卷3云:「若優婆塞受三歸已,不受五戒,名優婆塞。若受三歸,受持一戒,是名一分;受三歸已,受持二戒,是名少分;若受三歸,持二戒已,若破一戒,是名無分;若受三歸,受持三、四戒,是名多分;若受三歸,受持五戒,是名滿分。」皈依三寶即為優婆塞,隨各自發心受持五戒,受持一戒二戒,乃至五戒全受皆可,依其多寡,有一分優婆塞、少分優婆塞、多分優婆塞、滿分優婆塞之分;戒是從皈依之中而得,因此受戒時,皆須秉受三皈。
 
《毘尼母經》卷1云:「優婆塞者,不止在三歸,更加五戒,始得名為優婆塞也。」在此則說明不只是三皈依,更應該要受持五戒,才能稱之為優婆塞。受三皈依之後,應該進一步向上,追求信佛學佛的真實益,那就必須求受五戒,才算是真正的學佛,皈依三寶只能算是入門而已。
 
因此,已經皈依三寶的人,最好能夠再發心受五戒,這樣才是標準的在家佛弟子——優婆塞、優婆夷。聽經聞法,受持五戒,最高可以證得三果阿那含(不還果),不再還生欲界,死後投生淨居天,修成羅漢果位。所以受持五戒的功德,至少可以作為人天的保證,更可成為解脫生死苦海的舟航,證悟佛果菩提的根基,所以既然信佛學佛,更應求受五戒。
 
如果有好樂出家修行的人,抑或喜愛親近僧尼者,觀世音菩薩現出家僧相為其說法,厭離俗塵,割愛辭親,出家學道,報父母恩,出離生死,度化有情。假若是想在家學佛修行,受持三皈五戒,菩薩則化身為在家男女,勸導教化,皈依受戒,護持三寶,做個清淨的善男信女,信受奉行佛法。
 
《比丘尼傳》卷2有個故事說,劉宋時期的僧端為廣陵人(今江蘇揚州),家裡世世代代都信奉三寶,姊妹兩人誓願出家修行,絕不接受聘彩禮金。僧端的美貌如沉魚落雁,頗有姿色,遠近馳名,廣為人知。
 
大富人家都想為子弟迎娶美人歸,紛紛派人前來說媒,希望能撮合婚姻,古時候不像現在是自由戀愛,婚事都是父母說了算,而僧端的母親和兄長便答應了其中一樁婚事。
 
迎娶前三天,僧端百般不願意,於是悄悄躲到一座寺院,寺主將她安置於別室之中,供給基本所需,令其虔誠奉誦《觀世音經》,她的善根深厚,兩天就能背誦。深覺自己為婚事所苦,難以一圓出家心願,於是每天向佛菩薩哭訴,晝夜不休的虔誠禮拜,諷誦經典。
 
經過三天的時間,在禮拜的時候,突然佛出現在眼前,對她說:「你的未婚夫不久即將離開人世,你且繼續精進用功,不要擔憂。」果不其然,夫婿好玩,逗弄牛隻,惹惱了牛,被牛角觸死。
 
因而得以出家,修持淨戒,專心致志,恬淡靜默,談起佛法又能辯才無礙,五天就能誦讀一遍多達四十卷的《大般涅槃經》。
 
南朝宋元嘉十年,僧端南遊至京都,住在永安寺,管理寺務,樹立綱紀,平等接待一切,深具慈悲愛心,大大小小的人對她都是心悅誠服,時間越久,越是敬愛,一直活到七十歲。
 
觀世音菩薩以種種身示現,無論是想剃髮出家,或是在家修行,只要一心稱念聖號,虔誠祈求菩薩,必能滿願。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