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普門品述記(四十八)
經文:爾時,持地菩薩,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說是普門品時,眾中八萬四千眾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依東晉道安大師的科判法,分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也就是前言緣起、主要宗旨以及勸勉大眾廣為流傳,這一小段經文即為《普門品》的流通分。
佛陀回答無盡意菩薩的提問,解說觀世音菩薩名號的因由,及其廣大功德與利生事業,勸導眾生應該要好好的至心稱名、禮拜供養,接著與會的聽眾中,持地菩薩從座位上起身,向上到世尊的面前,隨喜讚嘆觀世音菩薩的甚深誓願與廣大行持,若是聽聞《普門品》的人,亦復如是功德無量。
持地菩薩於《楞嚴經》自述圓通,談及往昔修行的過程,於普光如來時,菩薩發心出家為比丘,只要看到路面凹凸不平,妨礙到行人及車馬的安全,他就拿著鋤頭,搬運砂石,鋪橋造路,不畏艱苦。或是有人東西搬不動,就幫人家把東西搬到目的地,不收分文,就這樣處處為人著想,勤苦修行,歷經無量諸佛出現世間。生生世世都是精勤修此法門,不辭疲勞的鋪路。
毘舍浮佛出世時,世多饑荒,此時的持地菩薩投生為一名挑夫,為人運輸貨物,南北往來,不管路途多麼遙遠,不管貨物多麼沉重,他都只收取一文錢。如果有牛車馬車陷於泥濘之中,由於菩薩不忍心看到牛馬牲畜,被主人用鞭子抽打,於是便主動向前去推一把,這是過去生的福德感招,使得菩薩力大無窮,能輕易地消除眾生的苦惱。
有一天,國王發心供佛齋僧,延請毘舍浮佛到皇宮應供,持地菩薩聽聞這個好消息之後,在毘舍浮佛要經過的道路,如同往昔一般,仔細的檢查路況是否平整安穩,看到小石子或者坑坑洞洞,親自撿拾與鋪平道路。
供齋當天,持地菩薩特別在路上等候毘舍浮佛,瞻仰尊顏,禮拜世尊,毘舍浮佛見其因緣成熟,便在持地菩薩的面前停下腳步,伸手摩頂菩薩說:「當平心地,則世界地,一切皆平。」亦即軟言慰喻道,你填補整修凹凸不平的土地,固然是功德一件,但你更應該做的是平整心地,內心平等安穩,消除了分別心,那麼世界上每個角落都將是平穩的。如果一直往外追尋,想要將世界鋪平,那是本末倒置,效果必然不彰,真正要下功夫的是自己的心地,自心平等,則外在的世界,盡皆平穩安定。
就在這個時候,持地菩薩頓然心開意解,豁然開悟,觀見內在自身的微塵,與外在世界的微塵,皆為四大和合,一切平等毫無差別,從事入理,領悟到內外一如,人我是非皆為虛妄,三昧定境隨即現前,證得圓通。
「自在」是隨心所欲,自主無礙之意。《法華經.序品》云:「盡諸有結,心得自在」,意為斷盡一切有漏的煩惱,無有束縛,內心自由自在,無所拘束,那麼就沒有什麼障礙可言。「業」是造作、行為之意。
「自在之業」是為「體」(本體、體性),「普門示現、神通力」則為「用」(作用、功用),觀世音菩薩體用一如,菩薩體性為觀自在,便能示現各種功用。自在,又可視為菩薩在因地修行的過程中,證得自在無礙,是以十方世界普門示現、具足大神通力之果。「普」是周遍普及,「門」是通達無礙,也就是普及於一切之法門。
持地菩薩聽完佛陀讚嘆觀世音菩薩之後,普告大眾:「若有眾生聽聞此品,了知觀世音菩薩自在事業,普門示現,神通威德之力,聞法功德,浩瀚廣大,不可思議。」最後結文,說明與會大眾在聽完《普門品》之後,法喜充滿,個個生起無上正等正覺的心願。
「八萬四千」意思是數量極多,古印度習慣上以八萬四千表示極多,難以計數,不是說真的剛好八萬四千,而是形容數目非常多,或略稱為八萬。
「無等等」是沒有能與之相等者,亦即至高無上,唐代法藏法師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疏》云:「獨絕無倫,名無等等咒。」另亦指佛道與佛的尊稱,佛佛道同,證悟功德慈悲智慧,都是圓滿具足,沒有上下優劣之別,故稱無等等。後秦僧肇法師的《注維摩詰經》卷1云:「佛道超絕,無與等者,唯佛佛自等,故言無等等。」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梵語,意譯為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遍知。「心」即是願之意。「阿耨多羅」是無上的意思;「三藐三菩提」意思是正遍知,「三藐」是正等之意,真正的平等,「三菩提」是正覺之意,真正的覺悟。佛陀所覺知一切真理,是真正平等的,是無上智慧的妙用,佛所證悟的境界,是完全的、正確的覺悟,平等圓滿,至高無上,所覺悟之道,是周遍而無所不知。
凡夫迷而不覺,佛為「正覺」。聲聞羅漢雖然已經覺悟,卻著重於自覺自利,是即二乘覺而不遍,佛為「正等」。菩薩雖然自覺覺他,然卻尚未圓滿,是即菩薩覺未究竟,佛為「無上」。因此,三乘聖人都還沒有達到真正的覺悟與平等。在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意即發無上正等正覺的誓願,簡單來說就是發菩提心。因為佛是至尊最上,佛果是究竟圓滿,沒有比佛陀還要高的位階,因此與會大眾發願成佛,我們也應當效法之,發起成佛度眾生的大願心。
《普門品》經文簡短,持誦者多,感應者眾,從2016年7月開始撰寫,近年又重新潤飾,並為學佛班學員講授,一邊講一邊增刪,至今已然全部圓滿,仍有許多不足之處,不敢說有什麼高見,只不過是拾人牙慧,依照前賢著述加以解說,一方面希望自己勤於書寫,期許對《普門品》及觀世音菩薩有更深入的認識,另一方面,也是與大家分享,皆能如觀世音菩薩一樣自在無礙。
最後以此撰寫講說功德,迴向一切有情六時吉祥,身心自在,災疫早除,世界安樂。人人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稱名、憶念、禮拜、供養福不唐捐。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南無觀世音菩薩!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