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普門品25

普門品25

大慧報告

2022/06/14 | 00:49:36 | Firstory #religion-spirituality




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普門品述記(二十五)
 
經文: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
 
前文提及觀世音菩薩能應現三聖、六天,接著是應化五種人-小王、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以上皆非普通人,而是國家領袖、達官貴人、地方仕紳等,對於國家或社會擁有一定的影響力,觀世音菩薩為了度化和他們有因緣的人,為其說法,使他們能信佛學佛,一方面運用本身的地位與力量,以善法去利益眾生,一方面可以成為佛教的護法,使更多人可以皈依三寶。
 
世間有五種王,前四種皆是轉輪聖王,由於宿世廣大的福德善業,感得七寶(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主藏臣寶、主兵臣寶),具足四德(長壽、無疾病、容貌出色、寶藏豐富),三十二相,飛行自在,以輪寶(由善業感召,從空中飛來輪寶)折服四方,咸皆歸順,並以正法治世,因此國土豐饒,人民安樂。
五種王為:
1.金輪王 形貌端正,福報廣大,統領四大部洲。
2.銀輪王 除了北俱盧洲以外,統領東、南、西三大洲。
3.銅輪王 統領東勝神洲、南贍部洲。
4.鐵輪王 統領南贍部洲。
5.粟散王 就是這裡說的小王,為數眾多,猶如粟米一般散落各地,統治一個小區域的國王。仁王經云:「十善菩薩發大心,長別三界苦輪海。中下品善粟散王,上品十善鐵輪王。」
 
觀世音菩薩觀察眾生的願望,有些人希望可以成為一國之主,施以仁政,統理天下,於是菩薩為說五戒十善,累積福德資糧,種下成為小王的善因,滿足其治國澤民之宏願。
 
此外,有些人則是敬愛世間的國王、總統、總理等,領導人說的話,遠勝於一般人,對其言聽計從,奉為圭臬。比如泰國前任的蒲美蓬國王,在位期間長達70年,雖然是象徵元首而沒有實權,卻能與總理溝通協調,使得政局穩定,深受人民的愛戴,因此讓泰國成為中南半島最強的國家。因應這類的眾生,菩薩應現為尊貴威嚴的國王,說法度化之。
 
國王不論大小,都是一個國家最高的領導者,關係著國家的興盛與衰弱。古代帝王君主的權力至高無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不能隨便對天子嚼舌根,甚至連文章都不能批評,隱喻暗示也會招罪,因此歷代以來下文字獄者,比比皆是。現今是民主時代,國家元首只要失言,或政策失當,馬上就被媒體抨擊,飽受輿論壓力,甚至引咎辭職,下台一鞠躬,但無論如何,總統還是擁有至高無上的尊榮與待遇。
 
阿育王是印度著名的君王,如同轉輪聖王一般,其祖父曾打敗亞歷山大的軍隊,建立了孔雀王朝,為阿育王日後統一印度,奠定穩固的基礎,開創印度史上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更是大力支持佛教的護法。在還沒學佛前,他爭奪王位,是位殘暴的國君,濫殺群臣,殘害手足,四處征戰,勞民傷財,大肆屠殺戰俘,被稱作「黑阿育王」。
 
親眼目睹滅絕人性的屠殺之後,深感悔恨,於是皈依佛門,積極弘揚佛法,並制定了許多道德方面的律法,比如孝順父母等,極其注重人品德行。阿育王身體力行,禁止人民殺生,用獎勵代替一味的制止,興建醫院,救濟貧民,朝禮佛陀走過的聖地,並立下許多石柱、石碑,至今在印度仍可看到阿育王柱。秉持佛陀的慈悲精神,以和平仁善、非暴力的方式治理國家,在位長達四十餘年,因此改稱為「白阿育王」。
 
「長者」是有德有財的人,也就是社會賢達、仕紳耆宿,經典上說長者須具備十德:
1.姓貴 勳戚尊貴,家世顯赫。
2.位高 達官、位居卿相,為百官之長。
3.大富 寶貨豐饒、所需具足。
4.威猛 威嚴厚重,人皆敬畏。
5.智深 通達事理,智慮深遠,越格超群,所謀皆當。
6.年耆 年高德劭,行事儀表,眾人尊仰。
7.行淨 持心律己,廉潔公正,光明磊落,言行一致而皆無染。
8.禮備 識體達禮,威儀和穆,為世所瞻仰效法。
9.上歎 才德兼備,言行足為表率,為在上者所歎服。
10.下歸 謙以處己,寬以御眾,為在下者所歸向信服。
前面五個是身德,後面五個是心德。
 
古時候不是什麼事都找官府解決,而是藉由鄉里的耆老(長者)裁決,不是年紀大就可以,其為人要德高望重、公正威嚴,受到民眾的敬重愛戴,說話才會有份量,凡事能秉公處理,才能讓大眾信服。
 
因此,這位長者如果是個信佛學佛的人,深信因果,感化力強,那麼便具有安定人心的力量,自然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因此觀世音菩薩化作長者身分為其說法,教化眾生。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