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普門品述記(三十八)
經文:
或在須彌峰,為人所推墮;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
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
此二偈頌為孤起頌,即前文長行中,並未提及的內容。
須彌為山名,是梵語的簡稱,全稱是須彌樓、蘇迷盧,又略稱迷樓山,意思是妙高、妙光、安明、善高,須彌峰是華梵兼舉。為古印度人的世界中心與最高之山,為天人所居住之處,四寶(金、銀、水晶、琉璃;或說七寶)所成,是以最妙,眾山不能與之相比,是為最高,因此稱之為妙高山,佛教沿用之,佛陀常以此作比喻。據學者研判可能是喜馬拉雅山。
「或在須彌峰,為人所推墮;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是說,如果從須彌山或任何高山上被人推落,可想而知必死無疑,若不是深仇大恨的怨家,就是覬覦財物的盜賊,如果在這危急之際,應當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仰仗菩薩的威神力加被,便能脫離險難,猶如太陽安住在虛空中一般,無所罣礙,由此更彰顯出菩薩的悲心救護與自在神力。
須彌山又可比喻作吾人的我慢邪見,如墮妙高山一樣,有些人總是顯現出不可一世,一副高傲的姿態,眼睛長在頭頂上,反過來有人卻不屑這種心態,你高不可攀,我也不是省油的燈,於是乎,彼此之間相互較勁,明爭暗鬥,勾心鬥角,這就很容易結上樑子,只要一有機會,便讓對方有苦頭吃。
一個人如果鋒芒畢露,又不懂得收斂,很容易遭人嫉妒陷害;菩薩慈悲為懷,謙沖自牧,普利有情,不遺餘力,卻完全沒有絲毫的驕矜自滿,因此,若是遭人明槍暗箭所傷,應當虔念觀世音菩薩聖號,投入於菩薩的慈悲懷抱之中,改變自己的貢高我慢心,便能遠離他人的危害,如杲日當空,自在無礙。
古德說:「我慢高山,不留德水。」驕傲的人目空一切,瞧不起任何人,就算能力再強,他人也不會打從心底的尊重,這個人還能有什麼德行呢?對我們的修行也絕對不會有幫助,更是六種根本煩惱之一,是障道因緣,豈能不慎?有了我慢心,就很難生起慈悲心,如何能積功累德呢?傲慢者常伴隨著瞋恨、嫉妒,那又是造業的開端了!
「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或者遭受到凶狠殘暴的惡人所追殺,逼的走投無路,墮落至金剛山,於此緊要關頭之際,若能虔心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仰仗菩薩威神力加被,便可毫髮無傷。
「金剛山」,梵語為爍迦羅、斫迦羅,又作金剛圍山、金剛輪山,即是圍繞世界的鐵圍山。《起世因本經》卷2:「諸餘大山及須彌山王等外,別有一山,名為輪圓(前代舊譯云鐵圍山),高六百八十萬由旬,縱廣亦有六百八十萬由旬,彌密牢固,金剛所成,難可破壞。」亦即為鐵圍山,是由金剛所構成,極其堅固高大,難以破壞。
「金剛」不是電影中的大猩猩,是無可催壞之意,經論中常用來比喻武器或寶石,且較常喻為武器,因其最為堅固、銳利,能摧毀一切,不為萬物所破壞,如帝釋天、韋馱天將以及金剛力士等所持的武器,即為金剛杵。佛陀亦以金剛來比喻般若智慧,堅固不可催壞,而且能摧毀一切邪知謬見。
在此,金剛山比喻為我執深重,堅固高大如金剛山,我執山上充滿險峻,懸崖斷壁,到處都是毒蛇猛獸,異常危險,由此之故,眾生常墮於惡趣之中。別人的好意一概不接受,還要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思,跟他說什麼都沒有用,就是固執己見,台語叫作「講抹番車」、「講抹村車」。
如果用激將法,希望可以激勵他,結果常常是適得其反,越是激怒他,越是反其道而行,這就是我執作怪,堅強牢固如金剛山,難可破壞,有時候反倒是深受其苦,有些人想改變,一時之間卻放不下身段,覺得自己面子掛不住,找不到台階下。
這時候應該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祈求菩薩威神力加被,學習菩薩的柔軟心,沒有什麼放不下的,聽一聽善言軟語,改變自己的頑固的錯誤見解,便不會受到我執的苦惱。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