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普門品述記(二十四)
經文: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應以毘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毘沙門身而為說法。
「天大將軍」就是天人之中,具有威德的大將軍,職責是統領天龍八部,擁護佛法,巡視世間,保衛國土,賞善罰惡,摧邪輔正,如護世四天王等。此外,帝釋天雖然常受天樂,卻飽受阿修羅的挑釁,雙方常有戰事,因此天大將軍就負起保衛天宮的責任。
韋馱天將是寺院供奉的護法之一,宗本著護國、護教、護人的願力,因此化現為天大將軍身,護衛修行人遠離妖魔鬼怪,特別是護持寺院中的出家僧眾,雖現將軍身,實乃具大悲願的菩薩。如果有眾生喜愛統領鬼神眾,衛護國土,觀世音菩薩亦化現為天大將軍身,來為其說法,得解脫自在。
韋馱天將是南方增長天王的下屬,身穿甲冑,手持金剛杵,是四大天王手下三十二位將軍中之首,有偈讚云:「韋馱天將貌堂堂,身披金甲顯威光,感應三洲興密行,專伸祈禱赴壇場。」說明了韋馱天將相貌堂堂,威武勇猛,三洲感應,擁護佛法誓弘深,是佛教的大護法。
釋尊涅槃之後,夜叉來搶佛陀舍利,幸虧韋馱天將手腳敏捷,顯大神通,迅速將舍利搶奪回來,因此後人特別尊崇。另有對聯讚嘆韋馱天將云:「三洲感應難思,汝有真修我必護法;一杵威神可畏,人無邪念自能降魔。」只要是真的下功夫修行,韋馱天將必定來護持,一個人沒有惡心歹念,哪來的邪魔妖怪。
關於韋馱天將的故事很多,過去世曾為太子,於佛前發大誓願,只要有佛出世,便化為金剛力士,擁護佛法。釋迦牟尼佛涅槃前,特別囑咐韋馱天,鎮護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讓正法久住世間,不令斷絕,因此尊稱其為「三洲感應護法韋馱尊天菩薩」,亦稱普眼菩薩,據傳為賢劫千佛中,最後成道之樓至佛。
為何獨缺北俱盧洲呢?因為北俱盧洲物產豐富,眾生的福報廣大,壽命長久,享受快樂,沒有痛苦,不信佛法,也沒有佛法,由於不能見佛聞法,是為八難之一,沉浸在福樂之中,不受教化,不修聖道,既然沒有佛法,韋馱天將也就不用護持。
「毘沙門」譯為中文是多聞、普聞、遍聞,是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多聞天王,印度教視為財神,是財寶的守護神,佛教的護法神。《法華義疏》云:「此天恆護如來道場而聞法,故名多聞天。」可見其以護持三寶,喜好聽經聞法而聞名。
台灣只有非常少數的寺院有天王殿,大陸的叢林一進山門,常可看到天王殿,中間是笑口常開的布袋和尚,即彌勒菩薩的化身,讓人常保歡喜,拋卻煩惱,兩邊是四大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王多聞天王;又稱為護世四王,鎮守清淨伽藍。
日本受佛教影響至深,上至王公貴族,下至百姓黎民,皆崇信佛教,曾有武將打著毘沙門天的旗號,戰無不勝,所向披靡,不只是戰神,更是財神,七福神之一就有毘沙門天。藏傳佛教視為財寶天王,身邊所屬都是財神,可以滿足眾生的願望,得大勝利,財富具足。
有些人不一定喜歡聽經聞法,卻喜歡到寺院裡當義工,尤其是男眾居士,叫他們進大殿拜佛,笑著搖頭,頂多去合掌拜一下,勉強為之,要他們從頭到尾參加法會,誦經拜佛,意願就不是很高,耐不住性子。不過有一些居士畢竟還是有善根,如果是道場外圍的安全維護,或指揮交通,他們都很樂意,這不就如同此段經文所說的天大將軍與毘沙門天,擁護正法。
觀世音菩薩也為這類眾生說法,有些人可能會以為,為什麼不直接度化?畢竟天上人間還在輪迴之中,並不究竟,《維摩詰經》云:「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先投其所好,化作與他們同類的人,有了相同的興趣喜好,產生親近感、熟悉感,再慢慢引導,這是菩薩的善巧方便。
經文在天眾方面,只提及觀世音菩薩示現為梵王、帝釋、自在天、大自在天、天大將軍、毘沙門等,並不是說菩薩只化現此六天,而是舉出這些作為代表,菩薩當然可以隨眾生根機與因緣,變化成其他各種天人身形來說法教化,在此僅簡單列舉六天,沒有一一說明罷了。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