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普門品5

普門品5

大慧報告

2021/11/07 | 00:30:54 | Firstory #religion-spirituality




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普門品述記(五)

釋品名
 
接著解說品名,本品全名為《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為《妙法蓮華經》第二十五品。
 
觀世音菩薩,梵語是Avalokiteśvara(阿縛盧枳低濕伐羅),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著稱於世。
 
鳩摩羅什三藏法師的翻譯特色是意譯,使人易於了解,尤其在那個時代背景之下,佛教仍屬外來宗教文化,要讓中國人相信實屬不易。大師譯為「觀世音」,至今仍是最為普遍的名字,隨著不同的時代,以及不同的梵文本或西域語文本,不同的譯師,就有不同的翻譯,因此另譯有聖觀世音、觀自在、光世音、闚音等,據傳唐代為避諱皇帝李世民的名諱,因而簡稱為觀音。
 
「觀」是能觀的妙智,菩薩尋聲救苦,不只是耳聞,更是以微妙智慧來觀照世間、觀照眾生;「世音」是所觀的境界,「世」是我們所處的世界,「音」是一切音聲。眾生的身心飽受苦惱時,若能虔誠祈求,稱念觀音聖號,菩薩必定聞聲救苦,然而所求之事,當然不能是投機取巧、陷害他人、貪取非分之財或不法的勾當等,違背因果的事,當然是不可能達成目的。
 
玄奘三藏法師翻譯特色為直譯,大師譯為「觀自在」,就智慧層次而言,菩薩的智慧圓滿,已達事理無礙的境界,世間出世間的一切萬法,無不清楚明瞭,毫無疑惑,自在無礙。就慈悲層面來說,無論眾生的根機、秉性如何,無論任何時間、地點,菩薩都能自在的觀照世間,聞聲救苦,化身十方,利樂有情。
 
竺法護三藏法師譯為「光世音」,菩薩的智慧如同陽光普照大地,無礙光明,只要眾生有苦音聲,菩薩便隨處化身,慈悲攝受,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出離輪迴。
 
亦有譯為「觀世自在」,即為觀照苦難的世界,而能隨心自在的拔苦與樂。以上皆是從不同的角度,稱揚菩薩德行,救度苦難眾生,名聞十方世界。
 
「菩薩」是梵語菩提薩埵的簡稱,意思是覺(悟的)有情、大道心眾生,也就是說,發大心為眾生求菩提,追求覺悟的有情。菩薩的精神是以利他為上,從利他中圓滿自利,利益眾生的同時,對自己而言,亦是大利益,因此不疲不厭的行菩薩道。
 
依「自利」說,菩薩本身已覺悟,滅除煩惱障垢,斷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依「利他」說,菩薩不只是自己覺悟,並慈心化現十方,說法利生;依「自他二利」而言,即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亦即是智悲雙運。
 
菩薩不只是供在佛桌上的才是菩薩,而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菩薩,只要願意發菩提心,願意追尋覺悟之道,都可以是菩薩。當然不是說發了菩提心,就可以像觀世音菩薩一樣神通廣大,這還需要積功累德,修福修慧,但萬事起頭難,先踏出第一步,就是希望,此即為初發心菩薩。
 
「普門」是普遍通達之義。房子至少都有一扇門,才能自由進出,而且這扇門還得打開才行,要是大門緊閉深鎖,那麼就不得其門而入。菩薩應化六道,無所不周是為「普」,自在無礙的庇蔭一切眾生是為「門」,隨眾生根機,妙應現身,所以讚嘆觀世音菩薩為「普門示現」。觀世音菩薩是人,普門是法,因此是以人法,立為品名。
 
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遍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天台宗立有十種普門,僅略說二種:
1.慈悲普門 慈是給予快樂,悲是救拔苦惱,菩薩的慈悲是怨親平等,不會有所偏頗,而救度禮拜信仰者,只要跟菩薩有緣,只要虔誠的祈求,菩薩必定慈悲救護,對待一切眾生如同獨生子一般,因此是慈悲無量,普遍廣大,因此亦尊稱菩薩為普門大士。
 
2.說法普門 觀世音菩薩具足甚深微妙的般若智慧,無論眾生是什麼樣的根機秉性,都能令其得到佛法的真實受用,菩薩是法身大士,久證無生,說法無礙,度化有情,如佛一般,隨眾生的需求,而應化各種身形,為說種種妙法,眾生皆能隨類各得解。
 
「品」字前面提過,相同類別的併在一起,亦即將觀世音菩薩的事跡功德,集中起來成為一品,本品內容前面是長行,後面是偈頌。
 
觀世音菩薩弘化世間的公案相當多,弘揚觀音法門的祖師大德亦不少,信仰觀世音菩薩者,遍及寰宇,而《普門品》經文簡短,文字淺顯,易於持誦,受持讀誦者,多有感應,因此更廣為流傳。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