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普門品43

普門品43

大慧報告

2022/11/08 | 00:57:57 | Firstory #religion-spirituality




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普門品述記(四十三)
 
經文:
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
 
《法華經•譬喻品》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佛陀比喻三界一點都不安全,就好像著火了的房子,孩子在裡面嬉戲,迷迷糊糊,渾然不覺,困在火宅之中,還傻呼呼地以苦為樂,佛陀是屋主、是父親,看這些可愛又愚痴的孩子,實在是不忍心,循循善誘地說:「房子外面有更新奇好玩的羊車、鹿車、牛車,趕快出來外面,你們可以隨意乘坐。」有智慧的孩子競相跑出房門,看到房子著火,才知道非常可怕,充滿各種危險。
 
「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眾生不正是如此嗎?被困在三界六道之中,苦惱無盡,人有生老病死苦,身心飽受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種種的災厄苦難束縛。因煩惱而造業,由業因受苦果,而苦果又起煩惱,而造業受苦,無止盡的惑業苦循環,逼迫著眾生輪迴生死,何不尋求出離呢?
 
觀世音菩薩有著妙觀察智,能轉凡夫第六識,而成就無上佛果,能觀察世間各種事相,有自在說法利生的大智慧,救度眾生的神通力,無難不救,無苦不拔。善於觀察眾生的險難境遇,施予安樂,消除苦惱,微妙智力,尋聲救苦,廣大靈感,不可思議,能解救世間種種的苦難。因此偈頌讚歎道:「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在此偈頌說觀世音菩薩是用妙智力,救度世間眾生的一切苦難,而不是「觀音神通力,能救世間苦」,並沒有強調菩薩的神通廣大,不正呼應了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者,菩薩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眾生聞法熏修,懺悔往愆,清淨三業,才是根本之道。神通即是智慧的功能作用,也就是由菩薩的智慧中,流露出神通妙用,以為度化眾生的善巧方便。
 
在此第一偈是前面偈頌的總結,前述長行為救七難,偈頌則廣說為救十二難,賢頓老和尚認為從「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一直到「雲雷鼓掣電,降雹澍大雨」,眾生可能會面臨的十二種災難,有十二句「念彼觀音力」,此即為觀世音菩薩的十二大願,這是菩薩的廣大慈悲與福德威力,是吾等眾生消災解厄之道,獲得清涼自在的方便法門,由此可得觀世音菩薩的加被,更進一步,我們都可以如同觀世音菩薩一樣,具有慈悲與智慧。(十二大願亦有其他說法)
 
又有說觀世音菩薩的十二大願為長行提及的:
1.救三災(火、水、風),
2.脱四難(刀難、鬼難、囚難、賊難),
3.離三毒(貪、瞋、痴),
4.應二求(求男、求女)。
 
「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菩薩具足神通力,這是無庸置疑的,然而看看我們這個世間,從古至今,人們都非常著迷神通感應,如果有人鐵口直斷,料事如神,便一窩蜂的盲目追隨,這並非否定神通,而是神通並不究竟,虛幻不實,很容易令眾生迷惑,顛倒事理,因此佛陀告誡弟子不可以濫用神通,佛教的特色在於以智慧斷煩惱,得證涅槃,而不是神通-暫時的止痛藥。「神通」,神是不測之義,通是無礙之義,亦即神異難測、通達無礙。
 
佛陀從忉利天回到人間時,弟子紛紛去迎接,蓮華色比丘尼心想自己一定要第一個去接駕,於是用神通化作轉輪聖王,大家紛紛讓出路來,佛陀劈頭就說:「你不是第一位來迎接我的人。」蓮華色比丘尼一臉茫然,迦葉尊者就請示世尊:「誰是第一位恭迎聖駕呢?」佛陀慈祥的說:「須菩提。」原來須菩提尊者那時正端坐念實相,佛陀法身遍在,諸法空性,信受奉行佛陀的教法,便是最殊勝的迎接。世尊訓斥了蓮華色比丘尼,因此一再的禁止弟子,不可以胡亂施展神通,以免眾生模糊了學佛的焦點。
 
鬼神亦有神通,具有的神通是有漏的,漏就是會流失,並非究竟,漏亦為煩惱的異名。禪定到一定的功夫也會有神通,六種神通中,前五種(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是通於外道的,唯有斷盡煩惱、脫離輪迴才能證得-漏盡通。
 
禪修到一定的程度,自然會有神通,但那不過是附加價值罷了,而且不一定能隨心所欲的自在運用,很容易誤以為自己已經有成就了、證悟了,因此需要特別小心,平常心看待。菩薩的神通是為了利益眾生,而趣向解脫,而不是為了沽名釣譽,顯異惑眾,這是截然不同的。
 
「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神通力與智方便是相互修習而成就,「智」是諸法空相的「實智」,契合於真理、覺性的智慧本體,「方便」是善巧方便的「權智」,權宜應化眾生根機的妙用。觀世音菩薩具足權實二種智慧,應眾生根機,演說諸妙法,有實智,則等同諸佛,有權智,則無生不度。權實相互運用,故能證實相、度群生,因此偈頌讚嘆菩薩「廣修智方便」。
 
「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觀世音菩薩往昔以來直至現今,親近供養十方諸佛,廣大普遍的修習六度萬行,因此智慧方便任運自在,是全然解脫的聖者,因此可以普門示現十方國土,不只是娑婆世界,十方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能隨眾生願,現身說法,因此讚觀音偈云:「三十二應遍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剎」,為國土、世界之意。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