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普門品20

普門品20

大慧報告

2022/04/26 | 01:02:43 | Firstory #religion-spirituality




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普門品述記(二十)
 
經文:
「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前文提到如果有人可以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還能盡形壽廣行四事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這樣功德可以說是無量無邊。然而如果有人可以受持觀世音菩薩聖號,或是一時的禮拜供養菩薩,那麼和前面的福德是平等無異,而且經過了百千劫,功德仍然無有窮盡。
 
這是由於觀世音菩薩為古佛再來,且早已證得圓通本根,菩薩的妙智所證悟的實相真理,圓滿無礙,周遍一切,作用自在,故能普攝一切眾生,隨處化身,遍滿法界,具有無量無邊的福德,以及不可思議的威德力,一名勝於多名,一供勝於多供,一時勝於多時。
 
《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現住世間諸法王子,有六十二恆河沙數,修法垂範,教化眾生。隨順眾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然後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世尊!我一名號,與彼眾多名號無異,由我修習,得真圓通。」由此經文與《普門品》相互輝映,更加印證觀世音菩薩的功德廣大,受持菩薩一個名號,與六十二恆河沙菩薩名號,福德等無差別,這即是耳根圓通的妙用。
 
凡夫總是愛比較,可能會有個疑問,念一尊菩薩聖號夠嗎?誦一部經夠嗎?覺得這個咒語效果比較好,那部經比較殊勝,法門換來換去,心定不下來,散亂的話,當然就難以專心一意,不專如何能得成效呢?
 
佛陀苦口婆心就是希望我們要好好反觀自己,從心下功夫,念一佛菩薩,等同十方佛菩薩,因為佛佛道同,法門沒有勝劣,契合自己根機的就是無上法門。我們修行能夠專精,可以堅持一個法門,很好很重要,但不應該捨棄或排斥其他經典。佛陀說法時,十方諸佛菩薩都來隨喜,護法龍天都來聆聽護持,更何況所有的經典都是佛說的,所以菩薩要法門無量誓願學,不是雜亂無有章法。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前面論及觀音菩薩的悲心救苦,因此名為觀世音,接著無盡意菩薩請示佛陀,觀世音菩薩能夠普利群生的妙用為何?在娑婆世界如何遊化?這是請問身輪;如何為眾生說法?這是請問口輪;怎樣的善巧方便?這是請問意輪。
 
以凡夫來說,身口意三業有染有淨,混雜不一。佛菩薩的身口意三業,則稱之為三輪-神通輪、教誡輪、記心輪,佛菩薩的身口意清淨,攝化眾生時自在無礙,就像輪子一樣非常流暢,心無厭倦,此外,輪亦有碾催眾生的煩惱惡業,因此稱之為三輪,如下:
1.神通輪 即身輪,又作神變輪,佛菩薩的身業,可以自由無礙地展現神通變化,能使眾生生起信心。
2.教誡輪 即口輪,又作正教輪,佛菩薩的口業,演說正法,教誡引導,令眾生反邪歸正,依法修行,走上正道。
3.記心輪 即意輪,又作憶念輪,佛菩薩的意業,能觀察眾生的心念,能鑑知眾生的根機,說相應法,無有錯謬。
 
「遊此娑婆世界」,遊是指遊化,遊方教化之意。凡夫隨業受報,因此有種種限制,菩薩是乘願再來,於十方世界,可以來去自如,不受任何限制。「云何而為眾生說法」,觀世音菩薩來此娑婆世界,當然就是說法利眾生,隨著眾生根器而說法。
 
「方便之力」,「方便」就是教化眾生的方法;「力」指的是力用,也就是適應眾生的根機,適應時空與因緣條件,因材施教,隨宜教化,才能達到利益眾生的功效,由此顯示出菩薩身口意三輪的不可思議。
 
「娑婆」是梵語,又作索訶,意思是堪忍,亦即是釋迦牟尼佛所教化的大千世界。《悲華經》云:「云何名娑婆?是諸眾生忍受三毒及諸煩惱,故名忍土,亦名雜會,九道共居故。」我們這個世間是苦樂參半,充滿著貪瞋癡煩惱,動不動就會讓眾生造業,生起煩惱,衍生眾多苦惱。
 
有道是:「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雖然每個人對痛苦的感受不同,但基本上堪能忍受,還可以接受的程度,有些眾生甚至是以苦為樂,《法華經》云:「於此三界火宅,東西馳走,六道眾生雖遭大苦,不以為患。」、「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眾生就是這樣,愚痴無智,三界就好像著了火的房子,充滿著無盡的苦惱,眾生深陷火宅之中,卻不知出離,不願意離開苦難的世間。
 
雖然世間有種種苦,好在佛菩薩大慈大悲,《妙法蓮華經玄贊》卷2云:「梵云索訶,此云堪忍,諸菩薩等,行利樂時,多諸怨嫉,眾苦逼惱,堪耐勞倦,而忍受故,因以為名。」眾生難調難伏,根性頑劣,佛菩薩也不輕鬆,在這個五濁惡世的大染缸裡,不辭勞苦,不畏艱辛,忍受我們這些孩子的愚昧,雖然眾生不聽教化,忤逆反抗,佛菩薩仍然發大慈悲,一再的化現到世間,來拉我們一把,所以稱之為堪忍(娑婆)。
 
唐代古靈神贊禪師行腳參學百丈禪師,得以明心見性,開悟之後,念及剃度師父的恩德,於是回到師父身邊,藉機點化,報答師恩。有一次師父在窗下讀經,有隻蜜蜂在窗紙上飛來飛去,一心想要鑽出去,卻怎麼也出不去,神贊禪師順勢說:「外面世界這麼寬廣,偏偏在這窗紙上,到處鑽來鑽去的,何時才能飛得出去?」
 
隨口作詩云:「空門不肯出,投窗也太癡,百年鑽故紙,何日出頭時。」
 
老師父似有所悟,問道:「你在外參訪了何人?近來說的話,和過去截然不同。」
 
神贊禪師回答道:「承蒙百丈禪師指點開悟,特地回來報答您老人家。」
 
這種情況想必我們都曾經遇過,就算打開窗戶,蚊子、蒼蠅就是不知道怎麼飛出去,有時候還要幫牠一把。眾生如何在困境中找出一條明路,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就講了很多種方法,然而我們卻依然執迷不悟,不就像這隻蜜蜂一樣愚蠢,何日出頭時?
 
宋代白雲守端禪師有詩云:「蠅愛尋光紙上鑽,不能透處幾多難,忽然撞著來時路,始覺平生被眼瞞。」許多昆蟲都有趨光性,會被光線所吸引,古代的窗子多是紙糊的,蒼蠅飛了進來,就這樣在紙上找出口,卻怎樣也鑽不出去。突然之間,發現了之前進來的縫隙,才知道原來一直被眼睛所蒙蔽。眾生不也是如此,我們究竟被什麼蒙上了心眼呢?找不到解脫自在的出口呢?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