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普門品31

普門品31

大慧報告

2022/07/26 | 00:55:21 | Firstory #religion-spirituality




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普門品述記(三十一)
 
經文: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
 
執金剛神又稱執金剛夜叉、金剛力士,為四大天王的部屬,是護法善神之一,統領五百夜叉眾,手中執持金剛杵,多現為憤怒相,表徵以智慧降伏無明,鎮守在帝釋天宮門的夜叉神。聽聞佛陀說法後,誓願擁護正法,衛護行者,護持道場,懲善罰惡,降妖伏魔。由於其持金剛杵在釋迦牟尼佛身邊護衛,加上行動迅速,隱密難知,因此亦稱為密跡金剛或金剛手。
 
有些寺院在山門兩邊,或塑或畫有哼哈二將,此即為執金剛神之一,又尊為仁王,左邊是密跡金剛力士,閉口,嘴形成吽字;右邊是那羅延堅固王,開口,嘴形成阿字,鎮守寺院前面,山門又稱為仁王殿或仁王門。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17云:「給孤長者施園之後作如是念:『若不彩畫,便不端嚴,佛若許者,我欲莊飾。』即往白佛,佛言:『隨意當畫。』聞佛聽已,集諸彩色并喚畫工,報言:『此是彩色,可畫寺中。』答曰:『從何處作?欲畫何物?』報言:『我亦未知,當往問佛。』佛言:『長者!於門兩頰應作執杖藥叉,(略)』」給孤獨長者供養釋尊一座祇園精舍之後,認為精舍顯得有點單調,應該加以彩繪,可是又不敢自作主張。於是請示了佛陀,承蒙世尊應允,但又不知道應該畫什麼,再度請示,佛陀指示門上兩邊可繪畫執杖藥叉像,如同現今看到的門神,亦即寺院山門口的金剛力士。
 
佛陀又指導其餘各處畫上大神通變圖、五趣生死之輪圖、持鬘藥叉像、老宿苾芻宣揚法要圖、持餅藥叉像、執寶藥叉像、白骨髑髏圖等。佛陀指示各處作畫的目的有四:一、莊嚴道場;二、宣揚佛法;三、顯揚佛德;四、增益修道。
 
《大寶積經.密跡金剛力士會》提到過去有位轉輪聖王名叫勇群王,有一千個王子,父王知道這些孩子善根深厚,發願修行,利益眾生,成就菩提,於未來世次第成佛。第四成佛者,即吾等本師釋迦牟尼佛。
 
最後兩個王子,其一名為法意,發願:「吾自要誓,諸人成得佛時,當作金剛力士,常親近佛,在外威儀,省諸如來一切祕要,常委託依,普聞一切諸佛秘要密迹之事,信樂受憙不懷疑結。」在兄長成佛之時,願意化作金剛力士,親近諸佛,遍聞秘要密迹之妙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慮,此即為密跡金剛。其二名為法念,則發願:「吾心自誓言:諸仁成佛道,身當勸助使轉法輪,適見相勸,輒轉法輪。」在兄長成佛之時,勸請大轉法輪,利樂有情,離苦得樂,亦即是梵王。
 
佛教講慈悲,菩薩慈眉善目,但是遇到冥頑不靈,爭強鬥勝,擾亂道場,破壞正法的人,還得有怒目金剛來護法,要有大威德勢力,才能降伏外道與邪魔,這不是逞強鬥狠,而是另一種大慈悲,不讓惡人犯下彌天大罪。
 
眾生根機不同,因此佛菩薩在教化時,有不同的施教方式,都是為了令眾生有所利益,可分為兩種:折伏與攝受。折伏是對治剛強頑劣的眾生,好話說盡也沒用,只能用更強烈的手段,讓他清醒,改邪歸正,此為佛菩薩的大智之德。攝受則是一般溫順善良的眾生,只要講道理,稍微點一下,便會知道是非善惡,知所進退,信受奉行,此即為佛菩薩的大悲之德。
 
金剛,是堅固之意,經典中常比喻為武器、寶石,堅固銳利可摧毀一切,不為其他萬物所破壞。觀世音菩薩化現為執金剛神,一方面教化這類眾生,一面也代表以此堅固不壞的金剛願行,降伏自己的無明煩惱,斷惑證真。有了堅定的信心與行動力,那麼無論做任何事,都會成功,同樣的,有了不可摧毀的勇氣與菩提心,便可成就佛道。
 
上來已經略說觀世音菩薩觀照眾生的屬性,應化三十三種身分,另一說是三十二應化身。茲再列舉如下:
①應三聖:1佛、2辟支佛、3聲聞。
②應六天:4梵王、5帝釋、6自在天、7大自在天、8天大將軍、9毘沙門。
③應五人:10小王、11長者、12居士、13.宰官、14婆羅門。
④應四眾:15比丘、16比丘尼、17優婆塞、18優婆夷。
⑤應眾婦:19長者婦女、20居士婦女、21宰官婦女、22婆羅門婦女。
⑥應二童:23童男、24童女。
⑦應八部:25天、26龍、27夜叉、28乾闥婆、29阿修羅、30迦樓羅、31緊那羅、32摩睺羅伽(人非人等)。
⑧應力士:33執金剛神。
 
在此是三十三種應化身,另有將「眾婦」歸類為一種,將「人、非人」獨立出來分為二種,成為三十二化身。
 
另據《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則說為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而為說法,令眾生自在成就,如下:
1佛、2獨覺、3緣覺、4聲聞、5梵王、6帝釋、7自在天、8大自在天、9天大將軍、10四天王、11四天王國太子、12人王、13長者、14居士、15宰官、
16婆羅門、17比丘、18比丘尼、19優婆塞、20優婆夷、21女主、22童男、23童女、24天、25龍、26藥叉、27乾闥婆、28阿修羅、29緊那羅、30摩呼羅伽、31人、32非人。
 
《禪林僧寶傳》卷14有偈云:「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若人解了如斯意,大地眾生無不徹。」晚上的月亮雖然只有一個,然而凡是有水的地方,河川湖泊,大海池塘,甚至一杯水,都可以映現出月亮,這即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但是假若水是混濁汙穢,那麼就無法顯現出來。

觀世音菩薩如同月亮,在黑暗中遍照大地,芸芸眾生如同水,菩薩隨處化現。然而如果我們的心不清淨,就像汙濁的水一樣,那麼菩薩便無法顯現,有道是「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因此我們應該要常稱念菩薩聖號,學習菩薩的慈悲與智慧,讓身心清淨無染,便能感得觀世音菩薩的護念。
 
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師曾讚嘆大悲觀音云:「我觀大士身,本離一切相,以本離相故,故能現眾身。譬如摩尼珠,隨緣明眾色,是故佛菩薩,及六道眾生,乃至異類形,一切無不入,如何男女身,而作分別見。若見大士身,平等無二相,了知法性空,光明如滿月,能令煩惱暗,一切當下除,故我依大士,頓出生死苦。」(《憨山老人夢遊集》卷33),觀世音菩薩離一切相,眾生才會執著一個固定的相。隨眾生根機因緣,而有種種相,就好比一顆水晶球,拿不同顏色的布覆蓋,便顯現出各種顏色,所謂的男女相,只不過是眾生的分別心罷了。以清淨圓滿的菩薩為依怙,決定頓超生死苦海。
 
觀世音菩薩遊化娑婆世界,化種種身,經文僅略舉印度習俗上的各種身分,實際上不只三十二或三十三種化身,菩薩救度有情何止如此,眾生有求,菩薩必應,只要哪裡有需要,菩薩隨即化現去幫助眾生,因此我們平常應該要常常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禮拜觀世音菩薩,必蒙感應。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