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打破香港地區研究的規限,從特色街道的起源說起,以史蹟考察和城市速寫串連庶民生活、建築特色、街道風景與社區發展。
散步路線
中環至西營盤 遊皇后大道中、荷李活道,看香港開埠以後中西建築、華洋社會生活方式、醫療與教育發展。
銅鑼灣至跑馬地 逛東院道、加路連山道,見西方宗教團體、本地慈善組織的利民事務;體育、購物與娛樂場所的演變。
本書記錄的不單是街道與建築物的面貌,而是歷代人在此地鋪磚疊瓦、種苗栽花的故事,造就今日成樹成林的香港。歡迎加入作者行列,繪寫當下與未來的我城。
香港街道畫當年
內容描述
目錄大綱
自序2
路線一中環至西營盤
- 皇后大道中(中環街市)10
- 結志街(百子里公園)15
- 嘉咸街(嘉咸街街市、H18 Conet)17
- 永利街23
- 必列者士街28
(PMQ元創方、香港新聞博覽館、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列者士街會所) - 荷李活道36
(大館、香港西醫書院、荷李活道的書報社、文武廟) - 堅巷(香港醫學博物館)47
- 太平山街(觀音廟、水月宮及水巷福德宮)50
- 普仁街(東華醫院、磅巷公廁及浴室)58
- 皇后大道西(雀仔橋、國家醫院)62
- 東邊街69
(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香港大學牙醫學院、東邊街美沙酮診所) - 西邊街74
(西區社區中心、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第二街公共浴室、常豐里福德祠) - 般咸道86
(般咸道官立小學、英皇書院、香港大學陸佑堂)
路線二銅鑼灣至跑馬地 - 東院道104
(聖保祿醫院、基督君王小堂、聖馬利亞堂、何東中學、東華東院、馬棚先難友紀念碑) - 加路連山道126
(香港大球場、南華體育會、孔聖堂、保良局) - 渣甸街(燈籠洲、燈籠洲街市)138
- 怡和街144
(崇光百貨、圓形天橋、電車總站、亞洲出版社) - 百德新街(香港造幣廠、糖廠)152
- 告士打道(怡和午炮)155
- 波斯富街(利舞臺)162
- 勿地臣街(時代廣場)166
- 黃泥涌道169
(跑馬地馬場、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聖瑪加利大堂、維多利亞城界碑)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柴宇瀚
新亞研究所博士。香港史學會理事,民國史學會研究員議團團長,香港天主教歷史研究小組成員。活躍杏壇十數年,並擔任電台客席主持。專志研志研究範圍:香港地區及文學、中國現代史、兩岸關係、第三勢力、報刊出版、教會歷史等。合著有《深水埗畫當年》(2021)、《灣仔畫當年》(2019);與香港史學會同仁合著《文物古蹟中的香港史》(2014)及《香港歷史探究二:香港東部歷史》(2015);編輯《香港史地》(第六卷)(香港史學會,2017);著有論文十餘種。曾獲徵文比賽公開組冠軍、對聯比賽公開組優異獎。
彭啤
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室內設計高級文憑畢業,現職室內設計師。2008 年到澳洲展開「工作假期」,令眼界開闊,所經歷的人和事,令心靈豐富不少。為了對旅途中的友誼留下紀念,開始了以畫作禮的興趣。久之,希望能以作品連接起自己與身邊的人和事。最喜歡看到作品與受眾產生互動。2016 年與友人創辦寫生團隊「畫下嘢」(WaHaYeah Sketch Group),積極推廣城市寫生活動,同時亦以跨媒體形式與其他團體合作參與社區活動。屢受報章雜誌等媒體訪問及報道。曾多次舉辦展覽。合著書籍有《深水埗畫當年》(2021)、《灣仔畫當年》(2019)、《消失中的香港》(2015)、《傘下速寫》(2015)和《給我1 天》(2018)。FB/IG: pangbearske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