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場遊戲》是一部獻給「兒時玩伴」的作品,由十個獨立又互涉的短篇小說集結,於八○年代台北某「中山堂廣場」作為童年集散地——像這群玩伴初始的伊甸園,以「大風吹」「躲貓貓」「跳房子」……等十種不插電的童玩為引,記述他們在此地爭逐、攻防和躲藏,玩著有些寂寞甚至殘酷的遊戲,試探人性,並蛻變成長,從這裡像碰撞的彈珠將各自的人生幅射出去,成了鄉愁一樣再也回不去的所在。
作者擷取十位童年玩伴部分人格特質,擴寫成長後各自的人生樣態,假想後來的他們都長成什麼樣?如今屆臨中年又過得如何?既是追尋記憶中已失聯的夥伴,借小說續寫未完的故事,將一個個流離失散的玻璃彈珠串連起,從而溯及源頭,也涉及崩壞的中年危機。如小說家甘耀明在〈大人是童年遊戲的延長賽〉序中所言:「記憶要刻舟求劍,惦念的不是遊戲,而是不忍那些人事物消散,以至於童年總無結束,它只是進入延長賽」。
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代,古希臘詩人海希奧德曾言.人類會經歷一百多年的漫長童年,之後迅速長大並死亡。因此這是一部成長小說,也是反成長小說,召喚人們對於童年某種失落的共情,而共鳴,即是一種靈魂的深層撫慰,藉由小說的召魂與除魅,可能使我們對人生重新檢閱,因而獲致寬釋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