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地理、歷史、人文知識 史料豐富,數據嚴謹,圖文並茂 講述自然長江的前世今生 品讀長江文明的壯闊史詩
人類文明是江河的贈禮
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中國,皆誕生於河川附近,擁有各自的母親河:尼羅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河與恆河,以及黃河和長江。
自然長江,北緯三十度的餽贈
從雪山走來,自北而南,騰躍於羌藏滇群峰間,又東折入川,接納巴蜀眾水,匯巨流沖決川東絕壁,迎來荊楚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江漢朝宗東去也,閱盡吳越繁盛,傾注大海不復返,以一百八十萬平方千米的豐美沃土,天賜中華。
人文長江,中華文化的母親河
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同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自唐宋以來,中華文明的重心逐漸由北向南轉移。長江見證了數千年來中國歷史的勃興與流變,孕育了無數中華文化地標、歷史文化名城和中華英傑,至今仍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維持着中華文明的持久生命力。
推廣重點
●全方位解讀長江
從自然和人文兩個角度,融合地理、歷史、人文等知識
●圖文並茂
大量高清照片,直觀展現長江流域現代文明和歷史遺迹
●提綱挈領的科普之作
兼具學術的嚴謹和大眾讀物的通俗易懂
長江文明
內容描述
目錄大綱
長江禮讚I
導 言II
第一章 自然長江
第一節 流域002
第二節 幹流008
第三節 支流021
第四節 湖泊039
第二章 自然長江認知史
第一節 主幹之辨056
第二節 江源考察064
第三章 大河文明縱覽
第一節 諸大河文明078
第二節 「人類文明發生線」橫貫長江流域108
第四章 文化分區
第一節 上游:羌藏文化、滇黔文化、巴蜀文化133
第二節 中游:荊楚文化、湖湘文化148
第三節 下游:贛皖文化、吳越文化163
第五章 文明演進
第一節 中華文化的母親河184
第二節 經濟文化重心南移194
第三節 近代文化的推進線路210
第六章 水運交通
第一節 早期運河工程234
第二節 長江與黃河的紐帶:漢江248
第三節 近代航運256
結 語 守護與瞻望273
參考文 276
圖片來源296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馮天瑜(1942—2023)
歷史學家,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歷史學部委員。著有《中華文化史》《「封建」考論》《中國文化生成史》《張之洞評傳》等。
馬志亮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著有《秦禮儀研究》《武昌老建築》《樣式雷》等。
丁援
中信建築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副總規劃師、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共享遺產委員會秘書長,著有《文化線路》《堪輿》《一本書讀懂中國建築》《武漢歷史建築圖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