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姑念該生:新聞記者張作錦生平回憶記事

姑念該生:新聞記者張作錦生平回憶記事

作者: 張作錦
出版社: 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 2019/09/30
ISBN-13: 9789864798308
書店 1







內容描述


★ 龍應台說,他是「最後的一種文人報人了。」
  一個「好人」與「好報」的傳奇……
  2015年總統文化獎得主
  記錄半世紀以來台灣報業的重要一頁
  資深新聞記者張作錦的生平回憶記事

  在台灣社會及新聞發展半世紀的巨變中,張作錦無疑是在第一線征戰的重量級新聞人。他幼年從大陸流亡至台灣、歷經當兵、失學等橫逆,平生最大心願就是上學念書。廿八歲考進大學,教育部卻以高中畢業證書問題,著學校勒令退學。經奔走請願說明後,教育部最後「判決」:「姑念該生向學心切,著記兩大過留校察看」,終得如願讀完大學,拿到平生第一張畢業文憑。

  爾後進入新聞界,張作錦以新聞記者為終身職志,從地方記者做起,歷任《聯合報》總編輯、社長、《聯合晚報》副董事長等職位,帶給台灣報業近半甲子的深遠影響。透過他一生的回憶記事與精選一百三十餘張珍貴圖片,讀者可感受大時代下的感人勵志故事,更可一同回顧戰後從戒嚴走向民主的過程中,台灣政經、文化重要推手如許倬雲、胡佛、陶百川、沈君山、孫震、王惕吾、高希均、楊國樞、李亦園、王建煊、龍應台等人的身影與軼事,感受台灣半世紀以來的動盪與變遷。

感動推薦

  「我的求學路,兩個字:坎坷」,作者在回憶錄中總結。
  「他的得獎路,兩個字:當然」,這是我的觀察。
  張作錦先生在這個大變局中,能從「逃兵」變成「報人」,正是奮鬥的典範。回首半世紀的人生,作老真是:一無所懼,走向新聞;一本初心,滿載而歸。教育部及他的母校政大早應從「姑念該生向學心切」改為「感念該生成就非凡」。──高希均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有些人的文章和他的為人不太一樣,但作老卻是「人如其文,文如其人」。作老是一個上下內外看他都是一樣的人,也是文章和人品都是一樣的人。
  作老是一個很大的形體,但是他不重,因為你不必去抬他、捧他;而且他雖然大,卻不會擋住任何人,任何人的光和熱都能從他的身上反射出來,而且更加放大。
  我們都是在作老的「肩膀上」作事情,而不是在他的「手下」作事。──黃年 聯合報副董事長


目錄大綱


序一/ 從「姑念該生」到「感念該生」|高希均
序二/道德文章  張作錦的三座錦標 |黃年
致謝/朋友撐起這本書
第一部/流亡三部曲
第二部/文武兩大學
第三部/在聯合報  從實習記者到總編輯
第四部/辦報應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
第五部/中壢事件.退報運動.兩蔣日記.蘇聯特務在台灣
第六部/紐約.香港.大陸
第七部/報紙的養分在「學術」和「文化」
第八部/政治的「參悟」,媒體的「理解」
第九部/星雲獎‧總統文化獎‧景星勳章
第十部/服務四十年,老兵解甲
第十一部/三個媽媽誰是娘?
第十二部/附錄
跋/那個挨打的小小兵,四月四日生 |沈珮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作錦

  資深媒體人。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終身只有一個工作:記者。

  曾任《聯合報》記者、採訪主任、總編輯,紐約《世界日報》總編輯,《聯合晚報》、《香港聯合報》和《聯合報》社長,《聯合晚報》副董事長。現任《聯合報》顧問。

  著有《牛肉在哪裡》、《試為媒體說短長》、《誰在乎媒體》、《那夜,在安德海故宅,思前想後》、《一杯飲罷出陽關》、《思維遠見》、《誰與斯人慷慨同》、《誰說民主不亡國》、《江山勿留後人愁》(天下文化),及《史家能有幾張選票》、《小人富斯濫矣》(九歌)等。曾獲圖書金鼎獎、中山文藝獎、星雲真善美新聞獎「終身成就獎」、總統文化獎和二等景星勳章。






相關書籍

設計政治學:視覺影像背後的政治意義、文化背景與全球趨勢

編隊飛行:讓戰鬥機飛行員帶你一飛沖天

鍾靜談教與學(一): 數學素養導向教學設計實務

新疆再教育營:中國的高科技流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