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古代文字可推知戰國時文體、語體已不一致了。因為語文分歧,所謂中國文學史,只讓「文」的文學獨占兩千多年;「語」的文學簡直無人齒及,所以有特編《國語文學史》之必要,所以始於語文初分歧的戰國秦漢間,而語文未分歧以前和合了以後就不劃入範圍。
古文是何時死的?古文未死,便是國語;古文已死而祕不發喪,叫國語退匿民間,不得承襲「文統」,乃特編《國語文學史》,以發潛德之幽光,並且這是「文學革命」之歷史根據,或者也含有一點「托古改制」的意味。——胡適
本書是從漢魏六朝到南宋為止,沒有頭尾,只是中國文學史的中段,分為三大篇,共十五章,即
第一篇 漢魏六朝的平民文學:分別論述漢朝與魏晉南北朝的平民文學。
第二篇 唐代文學的白話化:包括盛、中、晚唐的白話詩、白話散文
第三篇 兩宋的白話文學:包括兩宋的詩、白話詩與詞,最後以南宋以後的國語文學概論作收尾,詳盡論述國語文學之發展歷程,脈絡清晰。
胡適為提倡白話之大家,對國語文學研究深遠且有獨到見解,若想了解國語文學一定不能錯過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