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目的,是指出:
更好的生活、開悟與解脫之道。
「面對一代高僧,西方人沒有文化上、心理上的包袱,不迷信權威,一切唯理是從,唯法是問。」 ——單德興/譯者
「禪就是佛教,禪是修行佛法的一個方式。也許由於禪的直截了當,使人們認為它有異於佛教。我希望這個誤解能得到澄清。」——聖嚴法師
◇叩疑、詰難、直指人心,本書為聖嚴法師與西方禪修者的對話集。
◇法師以禪法的智慧、圓融的世理,撞擊出直指人心的師徒對話。對話中能清晰地感受到法師的真情與幽默,以佛法為本懷的智慧與慈悲。
◇無論是對人生感到困惑、對禪法充滿好奇,或是已在修行路上的讀者,本書都會為您帶來啟發和指引,提供了解禪法,解答生命疑惑,以及修行指導的寶貴資源。
「就某個意義而言,《禪的智慧》符合佛教的傳統,因為許多佛法就是兩千多年來透過師徒之間的對話來闡明。在佛經中,弟子和菩薩為了眾生而向佛陀發問,佛陀予以回答。
禪師對於弟子有關修行與了悟的深入問題,一向抱持開放的態度。好奇和懷疑的心態並不限於現代,甚至在佛陀的時代,許多人都無法立即、毫無疑問地接受佛陀全部的教誨。其實,懷疑是人之常情。再者,有些事情如果沒有直接的體驗,實在很難、甚至不可能了解。
有些弟子要求我更充分地解釋佛法。這很好,因為全盤接受我的說法,這種態度是有問題的。即使人們有相同的語言、訓練、文化,都還可能產生溝通不良的現象。那像我這樣來自臺灣的中國和尚,向大多是說英文的在家弟子講課,可以想見犯錯的空間大得多了!
因此,如果弟子不問我,到頭來可能得到的是錯誤的訊息。幸運的是,弟子在我回答不明確時會要我澄清,舉出例證,讓事情不致顯得那麼神祕或抽象。為此,我感激我的弟子們,因為他們愈是要求我解釋清楚,就愈對所有的人有益。
我們並沒有嘗試觸及有關佛教的所有議題,但我希望這些對話能幫著回答讀者的一些問題。我確信他們會提出更多的問題,而且有些人會不同意我的回答。那也很好。佛教要維持活力,就必須接受檢驗。
我的觀念不是金科玉律。我只是一位佛教僧侶,謙虛地提供一己的見解,給那些有問題的人。如果這本書回答了你的一些問題,澄清了一些誤解,或激勵你禪修,那麼我的願望就達成了。
我既不是無所不知,也不是西方文化的專家。我是佛教的法師,承襲了禪宗兩個宗派(曹洞宗與臨濟宗)的傳承。「傳承」意謂我的師父肯定了我的修行體驗。我具有佛教的文學博士,以中英文發表過有關佛教的文章。我沒有宣稱我的答案是終極的真理。然而,禪的原則是超越時空的。雖然我的回答來自於一輩子的研究和訓練,但我相信沒有違背佛法。」(聖嚴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