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歷史學無法獲得社會支持,那麼身處於記憶膨脹且意義紛歧的時代,我們是否能憑藉歷史學中的科學性來指引未來的記憶與遺忘政治?社會大眾究竟該擔心記得不夠多,還是記得夠不夠好?
人們之所以叩問過去,正是期待從經驗中提煉出得以想望未來的素材。抵抗作為前瞻,意指我們應勇於嘗試將歷史學思考過去的方式,運用於前瞻個人、社會與世界的未來。對於歷史人而言,前瞻自身學科未來,更是責無旁貸。
若歷史學無法獲得社會支持,那麼身處於記憶膨脹且意義紛歧的時代,我們是否能憑藉歷史學中的科學性來指引未來的記憶與遺忘政治?社會大眾究竟該擔心記得不夠多,還是記得夠不夠好?
人們之所以叩問過去,正是期待從經驗中提煉出得以想望未來的素材。抵抗作為前瞻,意指我們應勇於嘗試將歷史學思考過去的方式,運用於前瞻個人、社會與世界的未來。對於歷史人而言,前瞻自身學科未來,更是責無旁貸。
推薦序
走出歷史的活路:讀《抵制作為前瞻:從公眾史學到歷史溝通》/郭文華
建構批判、溝通與前瞻的臺灣公眾史學/張隆志
歷史為何有大用的解謎書/謝仕淵
致謝
第壹章 導論
一、前言
二、研究問題的背景與任務
三、問題與待解難題
四、各章安排
五、結論
第貳章 公眾史學的發展:從科普、史普到知識溝通
一、如何藉普及歷史知識以強化歷史學者社會參與
二、公眾歷史學
作者簡介
陳恒安
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系、生物學研究所、德國慕尼黑大學科學史研究所畢業。目前服務於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近年研究興趣環繞在科技與社會研究、科技史、公眾史學、史學理論、科技溝通,以及博物館學相關領域。近年開設課程包括科學革命、達爾文革命、生態學與環境運動史、科技與社會研究、公眾史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