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抵抗作為前瞻:從公眾史學到歷史溝通

抵抗作為前瞻:從公眾史學到歷史溝通

作者: 陳恒安
出版社: 成大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7/26
ISBN-13: 9786269862726
書店 1






內容描述


若歷史學無法獲得社會支持,那麼身處於記憶膨脹且意義紛歧的時代,我們是否能憑藉歷史學中的科學性來指引未來的記憶與遺忘政治?社會大眾究竟該擔心記得不夠多,還是記得夠不夠好?

  人們之所以叩問過去,正是期待從經驗中提煉出得以想望未來的素材。抵抗作為前瞻,意指我們應勇於嘗試將歷史學思考過去的方式,運用於前瞻個人、社會與世界的未來。對於歷史人而言,前瞻自身學科未來,更是責無旁貸。


目錄大綱


推薦序
走出歷史的活路:讀《抵制作為前瞻:從公眾史學到歷史溝通》/郭文華
建構批判、溝通與前瞻的臺灣公眾史學/張隆志
歷史為何有大用的解謎書/謝仕淵
致謝
第壹章 導論
一、前言
二、研究問題的背景與任務
三、問題與待解難題
四、各章安排
五、結論
第貳章 公眾史學的發展:從科普、史普到知識溝通
一、如何藉普及歷史知識以強化歷史學者社會參與
二、公眾歷史學

  1. 英語與德語世界的進路
  2. 美國的發展與邁向國際
  3. 德語區的發展
    三、記憶膨脹下的歷史
  4. 記憶所繫之處與歷史的差異
  5. 歷史文化與記憶文化
    四、公眾史學在臺灣的初探
  6. 貝克〈每個人都是他自己的史家〉與臺灣的公眾史學
    (1)臺灣的「貝克迷思」現象
    (2)關於貝克在史學史中角色的補充
    (3)貝克與英語世界公眾史學的關係
  7. 歷史學界的回應:課程、系所與學會
  8. 社會渴望歷史
    五、結論
    附論 今日,歷史學就是科學,不多也不少
    一、前言
    二、歷史學與科學
    三、以當代為導向的科學史研究
    四、萊因貝格爾的嘗試
    五、萊因貝格爾的可能影響
    六、結論:萊因貝格爾與呂森
    第參章 博物館歷史學的知識論及方法論
    一、博物館歷史學
  9. 博物館的特色與功能
  10. 博物館中的「物」
  11. 博物館歷史學不可迴避的責任與主題
  12. 博物館歷史學如何落實於博物館
    二、行動中的地方文物館
  13. 「行動者網絡理論」與「交易區」的視角
  14. 從地方博物館與文化館到管地方文化
  15. 行動者網絡理論
  16. 「交易區」、「邊界物」與「互動型專家」
  17. 從「在地」到「再地」再到「在地」
  18. 一些地方案例的討論
    三、STS 與家鐵道博物館共創的嘗試
  19. 公共性作為天命
  20. 鐵道技術文化生態系
  21. 液態博物館的起始工作
  22. 充滿隱喻的鐵博Logo
    四、結論
    第肆章 集體或採集的記憶:大學博物館中的大學歷史
    一、大學博物館中的校史展示:歷史行銷與歷史教育
  23. 校史與大學史的書寫與研究
  24. 從歷史行銷、大學社會責任(USR)到大學歷史責任(UHR)
  25. 從企業史再回到校史與大學史
  26. 大學博物館校史展場中的歷史溝通案例:成功大學博物館「成功的原點」
  27. 從培養歷史的債感開始
    二、大學博物館中的歷史:殿堂或「歷史實驗工坊」?
  28. 歷史學實驗工坊:成大歷史文物館
  29. 我來、我見、我征服?北門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與醫療史
  30. 誰的記憶比較重要?從博物館到校園文化資產
  31. 不易面對的沉重歷史:歷史策展與歷史書寫的倫理
    三、結論:博物館中的「歷史正確」與其層次
    第伍章 具可讀性校史的書寫實踐與反省:以國立成功大學大學法人化與大學自主治理案的推展歷史為例
    一、校史書寫者的倫理困境
    二、法人化與五年五佰億計畫的結合
    三、 從大學法人化(incorporation)轉為大學自主治理(self-governance)
    四、大學自主治理的推展與結束
    五、鴨子划水到最後的投票
    六、結論:未來的希望形上學
    附錄:成功大學推動法人化與自主化歷程
    附論 校史書寫行政上的難題
    第陸章 黃金大稻埕:從「金瑞山」談個人記憶、家族記憶或公眾的歷史
    一、前言
    二、歷史的債感與情感
    三、記憶熱潮
    四、為什麼要寫金瑞山?
    五、稻江金商:金瑞山銀樓以及「金子案」
  32. 金瑞山的建立與「金塊密輸出案」(第一次金子案)
  33. 第二次「金瑞山金子案」
  34. 金瑞山與大稻埕的日常生活
    (1)金瑞山的宗教生活與寺廟的關聯
    (2)食阿片與戒阿片
    (3)金瑞山的日常生活軼事
    六、結論
    第柒章 結論
    一、抵抗宣言
    二、歷史前瞻
    三、公眾歷史
  35. 說故事與說歷史
  36. 歷史中的情感
    四、歷史溝通
  37. 歷史溝通者:互動型專家
  38. 博物館作為「概念方法」(conceptual methodology)
  39. 大學史與校史
  40. 家族史
    五、結論
  41. 每個人必須是他自己的史家
  42. 理論化之必須
    參考文獻
    索引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恒安

  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系、生物學研究所、德國慕尼黑大學科學史研究所畢業。目前服務於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近年研究興趣環繞在科技與社會研究、科技史、公眾史學、史學理論、科技溝通,以及博物館學相關領域。近年開設課程包括科學革命、達爾文革命、生態學與環境運動史、科技與社會研究、公眾史學等。






相關書籍

半導體元件物理與製程:理論與實務(四版)

國小康軒新挑戰自然自修三下{111學年}

國中康軒新挑戰學習講義歷史三上(112學年)

國中康軒新挑戰學習講義英語一下(112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