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驕傲之塔:一戰前的歐美世界圖像,1890-1914(上)(下)【一戰爆發110週年紀念】

驕傲之塔:一戰前的歐美世界圖像,1890-1914(上)(下)【一戰爆發110週年紀念】

作者: 芭芭拉.塔克曼
出版社: 廣場出版
出版日期: 2024/09/04
ISBN-13: 9786269886722
書店 1






內容描述


「舊世界無論獲得了什麼,都無法彌補在這場大戰中失去的一切。」
讓我們重讀一戰前的歷史,重新思考我們的時代,試著讓人類的未來走向和平與自由
 
暢銷著作《八月砲火》前傳
兩座普立茲獎得主芭芭拉.塔克曼平生得意之作
 
描繪一次大戰前歐美世界眾生相
追究繁華表象之下,山雨欲來的戰爭線索
 
  本書所描述的是一八九○到一九一四年,亦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關鍵二十五年。此時的歐洲處於一個相對和平的時代,資本主義、科學技術,以及文化、藝術及生活方式等都在這個階段發展成熟,因此經常被稱為金色的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但芭芭拉.塔克曼指出,十九世紀是人類有史以來變化最快的時期,而此一前所未有的快速變遷,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這個時期到達了巔峰,少數特權階級享受著紙醉金迷的奢侈生活,下層階級則蓄積他們的痛苦、力量與仇恨。此一年代不全然僅有「信心、純真、舒適、穩定、安全與和平」,也同時存在「懷疑、恐懼、騷動、抗爭、暴力與仇恨」。不安定的因素正在和平的表象之下蟄伏、醞釀,埋下了戰爭的引信。
 
  書名《驕傲之塔》來自美國作家愛倫.坡(Edgar Allan Poe)著作中的這句話:
  
  從城市裡的驕傲之塔
  死神旁若無人地俯視一切
 
  作者以「驕傲之塔」作為一戰前夕歐洲與美國的寫照,並如此描寫當時的人們:
 
  在歐洲文明的偉大時代興建的這座驕傲之塔,是一座壯觀而熱情、富饒而美麗,
  同時擁有一座黑暗地窖的宏偉建築物。
  與後來的人相比,驕傲之塔的居民更自主,更自信,更有希望;
  更華麗,更鋪張,更優雅;
  更無憂無慮,更興高采烈,更樂於彼此的陪伴與交談,
  更不公義與更虛偽,更貧困與更匱乏,更感情用事,
  其中包括虛假的情感,更不容忍平庸,工作更有尊嚴,更徜徉於自然,更有熱忱。
  舊世界無論獲得了什麼,都無法彌補在這場大戰中失去的眾多事物。
 
  一戰前夕的人們渾然不知接下來的歷史大浪會將他們帶往何方,身為作者的芭芭拉.塔克曼,如同已預知小說結局的讀者,回望故事之中的眾生相。她無法出言警告,只能盡其可能地敘述這一切。當我們在這個時代以後來者的角度,眺望那個時代,更能強烈感受到當時的激越與凶險。
 
  本書分為八個獨立篇章,帶領讀者重返十九、二十世紀的交界――從英國到美國、法國、德國與海牙,主題包括:日漸衰微的愛德華時代貴族、歐洲與美國的無政府主義者、德國與理查.史特勞斯、法國的德雷福斯事件、海牙和平會議,以及英國與歐陸社會主義的起源,並且以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法國社會主義領袖饒勒斯遇刺身亡,宣告此一時代的告終。合而觀之,本書就是在歷史舞臺登場的數百名人物的巨幅集體畫像,芭芭拉.塔克曼在書中寫下了這個時代中,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黑格爾在其《法哲學原理》序言中指出:「米納瓦的貓頭鷹要在黃昏來臨時,才會起飛。」夜幕低垂,鴟鴞翱翔。當事件塵埃落定之後,關於歷史的智慧才可能誕生。
 
  本書正是芭芭拉.塔克曼以歷史女神之姿,對於大戰前夕的凝視與書寫。
 
  【芭芭拉.塔克曼作品集】(全十冊,即將出版)
  《聖經與利劍》(Bible and Sword)
  《齊默爾曼電報》(The Zimmermann Telegram)
  《八月砲火》(The Guns of August),2022年出版
  《驕傲之塔》(The Proud Tower),2024年出版
  《史迪威與美國在中國的經驗》(Stilwell and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in China)
  《文革中國札記》(Notes from China)
  《遠方之鏡》(A Distant Mirror)
  《歷史書寫的實踐》(Practicing History)
  《愚政進行曲》(The March of Folly)
  《第一響禮砲》(The First Salute),2022年出版
 
專文導讀
 
  周奕成(政治運動家、社會創業家)
 
好評推薦
 
  「罕見地結合了無懈可擊的學術考證與優美洗鍊的文字描寫,……。閱讀《驕傲之塔》,不僅充滿樂趣,也讓人心生敬意。」──《紐約時報》
 
  「塔克曼講述故事時,充滿冷靜的理智,又有溫情的理解。」──《時代雜誌》
 
  「芭芭拉.塔克曼的作品廣受歡迎,是因為她極其精湛的文筆……。她從未錯失筆下人物的視野,且不懼於敘事……。一如她的所有著作,本書包羅眾多精彩的人物……滿是令人驚奇的獨特內容。」――《紐約時報書評》
 
  「[芭芭拉.塔克曼]榮獲普立茲獎的作品《八月砲火》精彩而生動地描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戰之初的場景。在《驕傲之塔》中,塔克曼再次發揮她的敘事天分,用全景的角度描述了一次大戰前的世界。」──《新聞週刊》
 
  「文字優美生動,令人欲罷不能。……作者廣博的學識與擅於描述的技巧,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讓人不斷地想閱讀下去。」──《芝加哥論壇報》
 
  「紮實且引人入勝……。生動鮮明的數百位人物群像。」――《費城詢問報》
 
  「芭芭拉.塔克曼以其精湛的筆法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光彩奪目、金碧輝煌、華麗奢靡、讓人震驚的歷史場景。」――《先驅論壇報》
 
  「令人驚嘆的成就……。與《八月砲火》齊名的非凡之作。」――《圖書館雜誌》


目錄大綱


【上冊】
導讀  在這個時代,重新省思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前歲月╱周奕成

前言
第一章 貴族:英國,一八九五年到一九○二年
第二章 觀念與行動:無政府主義者,一八九○年到一九一四年
第三章 夢想破滅:美國,一八九○年到一九○二年
第四章 「賜我戰鬥!」:法國,一八九四年到一八九九年

【下冊】
第五章 持續不斷的鼓手:海牙,一八九九年與一九○七年
第六章 「尼祿主義已隱約可見」:德國,一八九○年到一九一四年
第七章 權力轉移:英國,一九○二年到一九一一年
第八章 饒勒斯之死:社會主義者,一八九○年到一九一四年
後記
致謝
參考書目與註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芭芭拉.塔克曼 Barbara W. Tuchman, 1912-1989
 
  美國著名歷史作家,兩座普立茲獎得主。
 
  外交世家出身,父親為銀行家與雜誌發行人,外祖父則在一戰期間擔任美國駐鄂圖曼大使。早年曾隨家人前往中國、日本、內戰時期的西班牙,從事研究與採訪工作,之後開始大量撰寫歷史作品。
 
  文筆優美,擅長以小說筆法捕捉重大戰爭與外交事件的前因後果,《華爾街日報》譽為「大眾歷史的女豪傑」,美國漢學家費正清稱她為「作為藝術家的歷史學家」。以《八月砲火》與《史迪威與美國在中國的經驗》兩度贏得普立茲獎,並以《遠方之鏡》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
 
譯者簡介
 
黃煜文
 
  臺灣大學歷史學碩士,資深專職譯者,譯作包括:《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耶路撒冷三千年》、《一四九三:殖民、貿易、物種,哥倫布大交換推動的新世界》、《大逃離:羅馬帝國滅亡如何開啟現代經濟大分流》、《惡托邦記:核城市到鐵鏽帶,未忘之地的歷史》、《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比利時恐怖殖民與剛果血色地獄》等。






相關書籍

萬曆十五年

平凡的邪惡: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

編隊飛行:讓戰鬥機飛行員帶你一飛沖天

紀登斯的社會學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