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林摶秋全集:文獻卷

林摶秋全集:文獻卷

作者: 林摶秋
出版社: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3/12/19
ISBN-13: 9786267193457
書店 1






內容描述


日本「帝都」首位臺灣劇作家,擎起殖民地新劇運動火炬
傾身家之力投入臺語電影事業,以電影養護提升臺灣文化

國立臺灣文學館、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書林出版 共同出版

玉峯精神,重現人間

【林摶秋全集|卷四 文獻卷】
跨海尋訪蒐集,收錄林摶秋舞台與電影經歷相關的文獻65篇,
特別收入雞籠生、王古勳、山田宏一筆下罕見的林摶秋印象。

  文獻卷主要輯錄林摶秋活躍文化界時期,臺灣和日本的報刊刊載與他的演劇和電影活動相關的文獻,如活動消息、報導,劇團夥伴的專文、作品演/映後的評論以及戰後回憶、史述等等,按雙葉會、紅磨坊新宿座、厚生演劇研究會、人劇座、玉峰影業成立時間的先後排序。書末「特別收錄」五篇珍貴文獻,分別是漫畫家陳炳煌(雞籠生)側寫林摶秋養豬事業的〈嘉宋〉,王古勳回顧山水亭父執輩風采的〈山水亭:大稻埕的梁山泊——憶王井泉先生〉,莊永明對《閹雞》劇本出土的說明〈《閹雞》的另一頁重要史料〉,筆者與《電影欣賞》合作策劃解嚴後第一場林摶秋座談會「臺灣電影史的一脈清流」的座談紀錄,以及三澤真美惠精心企劃的「和山田宏一一起看林摶秋電影」訪談。

  《林摶秋全集》五卷十二冊
  卷一 舞臺劇劇本卷
  卷二 電影劇本卷1~8
  卷三 雜文.訪談卷
  卷四 文獻卷
  卷五 圖像卷

  ※各卷編排說明※
  卷一、三、四、五卷首均附導讀,卷末附〈林摶秋生平暨創作年表〉與〈林摶秋劇作演映紀錄一覽〉。
  卷一與卷二另附各冊劇本之〈解題〉與〈劇情提要〉。
  卷二《電影劇本卷1》附〈導讀〉與〈電影劇本卷 全卷目次〉。
  卷二《電影劇本卷8》附〈林摶秋生平暨創作年表〉與〈林摶秋劇作演映紀錄一覽〉。

重磅推薦

  李泳泉 資深紀錄片工作者、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退休講師
  吳密察 前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歷史學者
  李智仁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執行長
  李道明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與新媒體學院名譽教授 
  呂興昌 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退休教授
  林巾力 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
  林鶴宜 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教授兼藝文中心主任
  紀蔚然 劇作家、國家文藝獎得主、戲劇學者
  陳昌明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名譽教授
  陳芳明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張昌彥 資深影評人、電影學者
  陳萬益 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榮譽退休教授
  鍾明德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名譽教授
  蘇碩斌 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處處長
  (按姓氏筆畫排序)

跨世代編劇薪傳推薦

  王友輝、吳明倫、施如芳、許正平、陳龍廷、劉宇均、簡莉穎
  (感謝以上編劇參與全集劇本翻譯)
  (按姓氏筆畫排序)


目錄大綱


出版序 ︱ 臺灣文學史上的瑰寶
──林摶秋及其影視戲劇文學 林巾力
出版序 ︱ 臺灣電影史上的一頁傳奇 李智仁
推薦序 ︱ 補上臺灣文化史的失落環節 吳密察
推薦序 ︱ 賀「臺灣首位劇作家」全集出版 陳萬益
主編序 ︱ 迎向新的歷史機遇 石婉舜

凡例

導讀 ︱ 玉峯精神:為臺灣土地與庶民大眾
而寫的劇作家林摶秋 石婉舜

雙葉會
「消息、報導」輯錄(原文)/「消息、報導」輯錄(譯文)
不著撰人 杉森藍、李韻 譯
『阿里山』(双葉會の公演)/《阿里山》(雙葉會的公演)
呂赫若 作 鳳氣至純平、許倍榕 譯
『醫德』編集者付記/《醫德》編者按語
不著撰人 李韻 譯
羅漢堂雜記/羅漢堂雜記
不著撰人 李韻 譯
醫者は醫者でも/縱為醫師
不著撰人 李韻 譯
臺灣の演劇/臺灣的演劇
松居桃樓 作 蔡易達 譯

紅磨坊新宿座
小柳の快演—ムーラン評/小柳的精彩演出—評紅磨坊
不著撰人 蔡易達 譯
臺灣本島人初の劇作家—ムーランで處女作『奧山社』發表/臺灣本島人最初的劇作家—於「紅磨坊」發表處女作《深山部落》
不著撰人 蔡易達 譯
ムーランルージュで作品發表 若き劇作家林博秋君/在紅磨坊發表作品的年輕劇作家林博秋君
不著撰人 李韻 譯
〔無題〕/〔無題〕
不著撰人 李韻 譯

厚生演劇研究會
「消息、報導」輯錄一:公演前(原文)/「消息、報導」輯錄
一:公演前(譯文)
不著撰人 李韻、黃資絜、蔡易達 譯
「消息、報導」輯錄二:公演中(原文)/「消息、報導」輯錄
二:公演中(譯文)
不著撰人 李韻、蔡易達 譯
牛の涎—情熱を濕れる松明のくに/牛涎—如潮濕火炬般燃燒熱情
簡國賢 作 鳳氣至純平、許倍榕 譯
稽古場の雜音/排練場的雜音
厚生演劇研究會 作 蔡易達 譯
一粒の麥は死なず—「民烽」から「厚生」への思出/一粒麥子不死—從「民烽」到「厚生」的回憶
王井泉 作 鳳氣至純平、許倍榕 譯
代表者言葉/代表人的話
王井泉 作 陳偉智 譯
稽古場日誌──九月の聲近づく/排練場日誌——九月將近
曾文博 作 鳳氣至純平、許倍榕 譯
燃え上る情熱──「厚生演劇」の公演を觀る/燃燒的熱情──「厚生演劇」公演觀後感
王昶雄 作 鳳氣至純平、許倍榕 譯
厚生演劇『閹雞』を觀る/厚生演劇《閹雞》觀後感
中村生 作 蔡易達 譯
臺灣に於ける新演劇運動の黎明—厚生演劇數々の新記錄/臺灣新演劇運動的黎明—厚生演劇種種的新記錄
瀧田貞治 作 蔡易達 譯
演劇對談──厚生劇團公演細目評/演劇對談──厚生劇團公演瑣評
瀧田貞治 作 吳豪人 譯
臺灣演劇の一つの記錄/臺灣演劇之一紀錄
張文環 作 彭萱 譯
我的音樂回想
呂泉生 作
王老先生(井泉兄)與我
呂泉生 作
難忘當年事
張文環 作
雑誌『台湾文学』の誕生/雜誌《臺灣文學》的誕生
張文環 作 陳千武 譯
張文環「『台湾文学』の誕生」後記(一部拔粋)/張文環〈《臺灣
文學》的誕生〉後記(節錄)
池田敏雄 作 陳明台 譯
回憶《閹雞》演出往事
林至潔 作

人劇座
光復後的臺灣劇運—多數劇團雖努力惜未成功(節錄)
不著撰人
臺灣演劇之過去與現在(節錄)
王白淵 作

玉峯影業
張文環から林摶秋へ──『嘆烟花』に対する意見/張文環致林摶秋──《嘆烟花》讀後意見
張文環 作 李韻 譯
記湖山製片廠—山明水秀孕育影壇新芽 規模龐大將稱雄於遠東
白克 作
玉峯影業公司巡禮
石萬里 作
湖山片廠參觀記 振興本省影劇的大企業
哈公 作
《鳳儀亭》序言
張文環 作
開演之詞
邱木 作
寫在臺語話劇《貂蟬》演出之前
白克 作
看臺語話劇《貂蟬》
白濤 作
評《阿三哥出馬》
白克 作

特別收錄
「嘉宋」──龍潭佳種我獨尊 將來到處有兒孫
雞籠生 作
山水亭:大稻埕的梁山泊──憶王井泉先生
王古勲 作
《閹雞》的另一頁重要史料
莊永明 作
臺語電影史上的一脈清流──林博秋其人其事座談會記錄
主持人: 李泳泉 主講人:鍾喬、石婉舜、吳密察、
張昌彥、黃玉珊
和山田宏──起看林摶秋電影
三澤真美惠 訪談、撰文 李韻 譯

附錄 ︱ 林摶秋生平暨創作年表
林摶秋劇作演映紀錄一覽

索引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摶秋(1920—1998)

  臺灣桃園人。劇作家、舞臺曁電影導演、實業家。明治大學政治經濟科畢業。大學時代加入校園演劇社團,同時結合桃園地方青年組織「雙葉會」鑽研演劇。1942年大學畢業前後,先進入東寶電影公司參與電影攝製工作,後加入以「新喜劇運動」聞名於日本演劇史的紅磨坊(ムーラン.ルージュ)新宿座文藝部,為東京劇壇首位臺灣出身的劇作家。1943年返臺後,擔任臺灣演劇協會的演劇指導員,同時與王井泉、張文環等人成立「厚生演劇研究會」,編導推出《閹雞》、《高砂館》等劇,締造「臺灣新劇運動的黎明」。戰後1946年成立「人劇座」劇團,公演後不久即因政治局勢動盪而離開藝文界,返鄉務礦。1957年成立玉峯影業公司,興建湖山製片廠,規模獨步全臺。玉峯電影攝製嚴謹,採非營利方式作育電影人才,更屬臺灣電影史上僅見。1965年攝製完成電影《六個嫌疑犯》後未做上映,轉移重心往製造業發展,自此不再涉足文化事業。1998年因心臟衰竭病逝於臺北。

  林摶秋在1940—1960年代投入演劇與電影事業之際,持續創作劇本不輟,晚年亦重返案頭第三度改編《閹雞》。一生創作的劇本主要採日文與臺文書寫,今存舞臺劇劇本6部以及電影劇本17部,悉數收於《林摶秋全集》。

編者簡介

主編:石婉舜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博士
  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日文編輯:中野正昭

  日本明治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演劇學專攻博士後期課程
  日本淑德大學人文學部教授

黃馨儀

  日本一橋大學言語社會研究科博士
  靜宜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杉森藍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博士
  實踐大學應用日文學系助理教授

臺文校注審定:陳豐惠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台文通訊 BONG 報》發行人兼總編輯






相關書籍

好藝術,誰說了算?:15個該避開的藝術投資迷思╳13種靠近藝術的觀點╳12件藝術教會你的事,讓我們先聊藝術再數鈔

東京復古建築散步:戰前東京復古名建築50選

未來藝世界:AI 繪圖新旅程

Q萌電繪!用iPad畫出生動角色:Procreate插畫家的圓形x三角形x四方形構圖法,隨手創作可愛細膩的人物、動物、場景【附獨家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