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析論先秦至魏晉南北朝的哲學思想,兼顧歷時性與共時性,選取重要思想家與著作,依時序分章論述,著重文獻,深入各個哲人的心靈。先秦諸子面對禮壞樂崩,各自提出相應的論述,試圖使社會回復秩序。本書不以「家」稱之,還原諸子的思想樣貌,呈現爭論的內容。漢初盛行黃老思想,為道法合流,西漢董仲舒將儒學陰陽化,東漢王充則批判天人感應。兩漢流行陰陽五行與氣化論,深入經、緯之學,是漢人的世界觀與生命論。魏晉盛行玄學,王弼以「本/末」建立儒道會通的架構,嵇康、阮籍探究生命的自然之道,郭象則以獨化玄冥之論,消解儒道差異。魏晉南北朝為佛教與道教興起時期,兩教各有教義,相互影響。佛教在傳法過程中,與中國傳統思想碰撞交融,道教也在發展中吸收儒佛思想,建立獨特教法,兩教皆成為中國思想的重要內容。從先秦至南北朝,各個思想螺旋交錯,動態發展,涓滴匯為中國思想史長流。
中國思想史精要:先秦至南北朝
內容描述
目錄大綱
自序
凡例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中國哲學史與中國思想史
一、「哲學」、「哲學史」與「思想史」
二、「中國哲學史」課程與專著
三、「中國哲學史」與「中國思想史」
第二節 中國思想史的分期
第三節 中國思想史的起源
一、軸心突破
二、天人合一
三、儒、道思想源頭
小結
先秦
第二章 仁禮合一 ──孔子
第一節 仁
一、性相近
二、推己及人
三、為仁由己
第二節 禮
一、禮之本
二、因革損益
三、禮法之別
第三節 道德政治
小結
第三章 由仁義行──孟子
第一節 性善
一、性
二、心
三、知言養氣
第二節 孟學三辨
第三節 仁政
一、仁者無敵
二、民貴君輕
小結
第四章 性惡善偽──荀子
第一節 人之性惡
一、性惡
二、化性起偽
第二節 知道之心
第三節 天人之分
第四節 仁義之政
一、尊君隆禮
二、從道不從君
三、王霸之別
小結
第五章 道法自然──老子
第一節 有無相生
第二節 有生於無
第三節 道法自然
第四節 無為而無不為
第五節 小國寡民
小結
第六章 逍遙乎無為之業──莊子
第一節 得意忘言
第二節 無所逃於天地
第三節 道通為一
第四節 物我兩忘
一、心齋
二、坐忘
第五節 死生一體
第六節 逍遙乎無為之業
小結
第七章兼愛交利──墨子
第一節 三表法
第二節 兼以易別:兼愛與非攻
第三節 天之欲義:天志與明鬼
第四節 上下齊同:尚同與尚賢
第五節 興天下之利:節用、節葬與非樂
小結
第八章 正名實以化天下──惠施與公孫龍
第一節 惠施:合同異
一、天地一體
二、方生方死
三、天與地卑
四、至大至小
第二節 公孫龍:離堅白
一、白馬非馬
二、離堅白
三、指非指
第三節 墨辯
小結
第九章 因道全法──韓非子
第一節 因道全法
第二節 人性「好利惡害」
第三節 重「法」、「術」以立「勢」
一、法
二、術
三、勢
第四節 明主「不道仁義」
小結
兩漢
第十章 秦漢之際思想趨勢
第一節 「定於一」的期望
第二節 諸子思想合流
一、《呂氏春秋》
二、《淮南子》
第三節 諸子思想興衰
一、儒家──陸賈、賈誼
二、道家(黃老道家)
三、陰陽家以及「陰陽」觀念的起源與變化
小結
第十一章 黃老學──《黃帝四經》
第一節 「黃老」釋義
一、黃老思想文獻
二、黃老思想與稷下學宮
第二節 治身與治國合一
第三節 道體法用
第四節 審其形名
第五節 陽德陰刑
第六節 「因天」與「尊君」
小結
第十二章 陰陽儒學──董仲舒
第一節 天人相應(人副天數)
一、天數
二、陰陽
三、五行(四時)
第二節 天正王政
一、災異遣告
二、陽德陰刑
第三節 三綱五紀
第四節 仁貪兩性
小結
第十三章 經學、讖緯與孝道
第一節 兩漢博士與經學
一、「博士」淵源與含意
二、兩漢博士設置與經學關係
第二節 今古文經學之別
一、五經傳承
二、今古文經之別
第三節 讖緯學
一、讖
二、緯
三、讖緯之興衰
四、讖緯與術數
第四節 《孝經》之「事君」同「事父」
小結
第十四章 辨偽疾虛之學──王充
第一節 疾虛妄
第二節 證驗實然
一、實核事理
二、推類驗之
三、推此以論
第三節 天道自然
一、福禍無應
二、祥瑞無徵
三、天不言(譴告、寒溫、卜筮)
第四節 生死與鬼神
第五節 性成命定
一、命定不移
二、性分三品
三、國命在數
小結
第十五章 兩漢死亡觀、鬼神信仰與神仙方術
第一節 兩漢死亡觀
第二節 鬼神信仰
一、「鬼」、「神」釋義
二、鬼神形象
第三節 長生成仙
一、不死願望
二、仙人形象
三、元氣始生
四、成仙方術
小結
魏晉南北朝
第十六章 魏晉玄學釋義與分期
第一節 玄學興起的歷史背景
一、孝心與孝行
二、人物品評
第二節 魏晉玄學的分期
第三節 魏晉玄學的論題
小結
第十七章 以無為本的崇本息末之學──王弼
第一節 詮釋方法──「崇本息末」
一、以無為本
二、崇本息末
第二節 得意忘言
第三節 仁義本於自然
一、《老子道德經注》
二、《周易注》
三、《論語釋疑》
小結
第十八章 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竹林玄風──嵇康、阮籍
第一節 「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自然觀
第二節 音聲論
第三節 養生論
小結
第十九章 適性逍遙的玄冥之境──郭象
第一節 自生獨化
第二節 性各有分
第三節 適性逍遙
第四節 迹冥圓融
一、任性忘迹
二、外內相冥
小結
附論:裴頠〈崇有論〉
第二十章 道教興起、傳播與清整
第一節 道教的興起與發展
第二節 成仙理論與方術
一、成仙的可能
二、成仙的方法
第三節 道教戒律:出世與入世的辨證
第四節 道佛交涉
一、夷夏之爭
二、承負報應
小結
第二十一章 佛教東傳與中國化
第一節 原始佛教發展與概念
一、佛教傳法歷程
二、佛教基本教義──「緣起性空」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佛教的傳播與發展
一、格義佛教
二、六家七宗
三、佛性論
第三節 佛教傳法中國的挑戰
一、孝道
二、輪迴報應
三、形盡神不滅
小結:佛教與儒道的交流與會通
引用文獻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宗定
實踐大學應用中文學系副教授兼學系主任,曾任副教務長。研究專長為中國思想史、儒家哲學、道家道教哲學、詮釋學與當代文論。著有《葛洪抱朴子內篇與魏晉玄學》(臺灣學生書局)、《老子「道」的詮釋與反思──從韓非、王弼注老之溯源考察》(花木蘭)、《先秦儒家政治理論研究》(花木蘭)以及學術論文數十篇。主編《悠遊文哲之間:唐亦男學術著作集》(五冊)(成功大學出版中心)、《現代生活應用文》(五南圖書)、《揮灑生命的五色筆:走進悅讀與舒寫的世界》(復文圖書),另有多篇現代散文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