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911恐攻、伊拉克戰爭、烏克蘭戰爭再到以巴衝突 ,
仇恨的連鎖犧牲了上萬條人命。
寬恕會是無盡黑暗中的一線曙光嗎?
我們每個人都被傷害過、也傷過人,
需要被原諒,同樣也需要原諒他人。
然而那些無法抹滅的意外傷害、暴力侵犯、甚至是蓄意謀殺,
讓憎恨與原諒間的巨大鴻溝,難以跨越。
對於那些造成我們永久傷痛的人,
以及那些無法改變的歷史與集體暴力事件,
我們能夠放下仇恨並寬恕嗎?
→目睹以色列軍隊殺害巴勒斯坦孩子,巴桑.阿拉敏在十六歲時嘗試投擲手榴彈,轟炸以色列軍隊車隊。多年來飽受以色列軍隊殘暴折磨的他,最後總算一報血仇。他說:「我內心深深渴望報仇,於是加入解救城鎮災難的團體,雖然我們自稱是自由鬥士,但外界稱呼我們恐怖分子。」
→蘿比.戴米里恩的兒子大衛在以色列軍隊擔任後備軍時,遭到巴勒斯坦籍狙擊手槍殺身亡,當政府派人到家中通知噩耗時,她說出:「請不要打著我兒子的名義尋仇報復。」
→真.亞隆本來是為了保衛以色列加入以色列國防軍,數度參與對抗巴勒斯坦人的暴力圍攻後,他開始後悔加入國防軍,質疑他怎能自詡是一個關愛孩子的父親,卻不把巴勒斯坦的孩子當人看待。
英國獨立出版商圖書獎(IPPY)時事類金獎記者、
非營利組織「寬恕計畫」創辦人瑪琳娜.肯塔庫奇諾,
深入調查、探索了複雜難解又扣人心絃的「寬恕」主題長達二十年,
範圍涵蓋個人、團體、宗教、組織、社會,乃至國家;
採訪了上百位需要「自我寬恕」以及「寬恕他人」的人們,並蒐羅他們的故事。
這些人包括: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倖存者、目睹兒子被處以死刑的母親、
被父親強暴的女孩以及意外害死自己的朋友、寵物和孩子的人……
有些人憶起並直視內心傷痛,並且開啟寬恕與解決的可能。
有些人為了復仇,而緊抓痛苦的記憶。
有些人拒絕寬恕,導致身體生病且難以康復。
有些人無法原諒自己,一輩子活在羞愧和罪惡感中。
因而對於寬恕的體認也有千百種:
寬恕不是原諒罪行,而是人性本質。
寬恕不是一次性的行為,而是一個持續修復自我的過程。
寬恕並不是忘記過去,而是摒棄那些傷害我們思想和生命的毒刺。
透過這些悲傷而動人、真實又深刻的故事,糾結徘徊於原諒與憎恨間的人們,
我們能夠更理解、思索「究竟什麼是寬恕」如何突破痛苦帶來的循環,
以及最終,修補一顆破碎的心。
本書獻給每一位曾經在寬恕他人或正在取得寬恕中掙扎的人們。
國際推薦
「令人深刻難忘的一本書,文筆美妙,觀點非凡、分外動容。人人都需要原諒,而這本書網羅各種人物角色,講述別具意義的寬恕故事,鼓勵我們慢慢走向寬恕,是一本在讀者心中縈繞不去的書。」——亞歷山大.梅可.史密斯(Alexander McCall Smith),作家兼生物倫理學專家
「現在正是這本精彩好書問世的關鍵時刻,畢竟我們目睹太多值得寬恕的事發生。寬恕的複雜方法、意義、促成改變的動力,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最重要的是這本書也帶我們了解,寬恕能預防人們不再重蹈覆轍罪不可赦的惡行,讓人從仇恨中重獲自由。」——艾瑪.湯普森(Emma Thompson),奧斯卡與金球獎影后
「溫柔、重要而且很美,這本書傳達了我們是如何被仇恨所束縛,以及如何掙脫束縛。」——蓋文.法蘭西斯(Gavin Francis),《變形記》(Shapeshifters)、《帶著人體地圖探險去》(Adventures in Human Being)作者
「一場對於人生必經難題的睿智省思。」——理查.哈洛威(Richard Holloway),《宗教的40堂公開課》(A Little History of Religion)作者、前任愛丁堡主教
「所有人都曾經受傷,也曾經傷人,這本意義深遠的書就是對所有人的喊話。作者語氣堅定誠實,強調寬恕勉強不來,卻同時充滿希望,邀請讀者看見人類選擇寬恕立場所帶來的潛能,不僅能為我們帶來希望,也讓人獲得跳脫仇恨的自由。任何對人性殘酷和苦難深感興趣的人都該一讀,這本書將會開拓你的視野。」——關.亞德歇(Gwen Adshead),《你認識的惡魔》(The Devil You Know)作者
「這部既撫慰又振奮人心的著作句句道出寬恕的真相……既發人深省,又充滿希望。」——瓊恩.斯諾(Jon Snow),電視節目主持人
「寬恕擁有廣大浩瀚的光譜……光譜一端是遊樂場上的小吵鬧,光譜另一端卻是種族大屠殺,偏偏無論哪種情境,都只能套用這兩個字。」——茱莉.尼科爾森(Julie Nicholson),作家
「瑪琳娜.肯塔庫奇諾的寬恕著作旨意不是說服,而是一種調查。她運用記者技能進行觀察與提問、反思每一則故事,提出個人見解,卻不給出單一答案。她擴音放大我們不想聽見卻極需傾聽的故事,提供真實又雋永的人類傳統智慧:究竟該如何挺過我們以為撐不過的難關。我已經追蹤她的事業多年,這本傑作精彩就是她潛心鑽研寬恕主題長達數十年的探索,探究寬恕的複雜本質和恩賜。」——帕德雷格.歐湯姆(Pádraig Ó Tuama),詩人
「這本書最不得了的就是關於人類情感的描寫和貼近人性,書中到處可見深刻見解,講解錯綜複雜的寬恕,以及寬恕的寬廣意義、問題、優點。每一頁都散發瑪琳娜二十年來抱持著同理心探索寬恕的好奇心。相信放下這本書後,幾乎每個人都會感受到其中的同理心和激發內在好奇,展現出人性的溫暖和智慧。」——史蒂芬.切里(Stephen Cherry),劍橋大學國王學院院長
「這本作品在這個世代意義深遠,我鼓勵大家莫再遲疑,趕快拿起來讀一讀。寬恕是什麼?寬恕是執行起來困難卻有其必要的任務,錯綜複雜卻顯而易見,痛苦同時卻帶來希望。本書內容引人入勝,說服力道強悍,充滿同情心,逼得你不得不檢視你與自己、與他人、與世界的關係,可說是一本意義重大,又意境美好的書。」——泰莎.麥可瓦特(Tessa McWatt),《以我為恥》(Shame on Me)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