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剝削首爾:是炒房者造成我們的貧窮!寄生下流殘酷史,蟻居村全貌紀實

剝削首爾:是炒房者造成我們的貧窮!寄生下流殘酷史,蟻居村全貌紀實

作者: 李惠美
出版社: 大田
出版日期: 2021/01/28
ISBN-13: 9789861796130
書店 1






評論


全書雖然描述的場景是在南韓首爾地區,然而在台北,香港或是各大知名超級城市都存在著...

全書雖然描述的場景是在南韓首爾地區,然而在台北,香港或是各大知名超級城市都存在著類似的住房問題。 大城市具備完善的基礎設施,大量的商業活動伴隨著數量眾多的工作機會,自然會吸引人們移居到都會區。 然而,房價日漸高漲,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購置自住房的情況下,租房便成為大多數人不得不的選擇。 記得以前在深圳和廣州工作的時候,想要用低廉的價位租賃套房的話,城中村是唯一的選擇。我記得以前在廣州生活的時候,為了節省開支,選擇住在離公司走路約15分鐘的社區,離地鐵站的話走路也5分鐘就好。縱使那時候做電商運營助理薪水換算台幣可能還比在台北做超商店員低一點,日子卻還能過得有滋有味。至少,在初入行業磨練基本功的階段,不至於到連日子都沒辦法過。
#租房 #城市生活 #貧困 #住房 #政策

Neal Chiu |



內容描述


我到了首爾才知道,原來陽光還得另外花錢買……
 
  社會的「線」,究竟畫在什麼地方?那條線又是誰繪製?
  為什麼底層的弱勢族群只能停留在線外?而應該停留在線外的標準又是什麼?
  是否一樣依靠「金錢」與人的「用途」區分?
  還是人們身上所散發出的味道……
  作者  李惠美 
 
  究竟是從何時開始?不知不覺進入「蟻居村」的生活?
  59歲的洪阿某一輩子都夢想「東山再起」,但過的日子也就是周末去買樂透,等待總有一天會中獎……
  64歲的李明道心理漸漸變成,只要能夠換錢,即使將「自己的尊嚴」賣給全世界也在所不惜。
 
  他們的目標不是「向上爬」,而是期待不要被「擠下去」。韓國這個國家有法律明文規定「居住基本法」,一人家庭的最低居住標準是4.2坪。包括廚房,專用洗手間和沐浴設備。但在蟻居村,為了不被排擠,他們苦撐想延長自己的人生,然而在惡劣與不堪的環境中,下流,還有更下流的階級。
 
  亮眼的大學村漸漸成為新的「蟻居村」?
 
  年輕人不再是青春劇中的清新浪漫,也不是成長小說中描繪的雄心壯志,是戶頭只剩下百位數的「住房難民」,在IG上的漂亮咖啡廳,旅行照片的背後,一場「看不見的貧窮病菌」迅速蔓延,他們都說自己像《寄生上流》的基宇一樣,我都計畫好了,我人窮志不窮……但,炒房集團卻用年輕人的青春與未來做擔保,撐過去夢想實現?撐不過去落入蟻居的人生隧道?
 
  首爾,是光鮮亮麗的世界之都?是集韓流偶像的追星之冠?
  是流浪者的慾望城市?還是年輕人的無情城市?
  為什麼越認真生活越貧窮,為什麼無法擺脫住在活人棺木中?
  韓國首爾蟻居村的居住殘酷史,報導者之眼,給我們一面警世鏡子,探照出腥風血雨的剝削之路,無論年老、年輕的未來都心驚膽顫……
 
  閱讀本書之前:
  ●蟻居房:將一個房間隔成一次能讓一、兩個人進去的空間後形成的房間。通常大小為三平方公尺,多以不需要押金、每月收取月租的方式營運。(韓國標準國語大辭典)
 
  ●地頂考:指的是「地下室」「頂樓加蓋」「考試院」三種居住的簡稱。
 
  ●貧困經濟:為了最低限度的生存、為了獲得「一小片」能夠棲身的空間掙扎著。但卻有人利用他們的「貧窮」「困頓」獲取暴利,接近剝削的租賃業堆積出一座財富高塔。
 
  ●城市貧民:雖然擁有工作能力,也是有工作意願的「經濟活動人口」,但在當前的社會結構之下,他們是只能徘徊在勞動薪資體系邊緣的一群人。(語出《貧窮時代:大韓民國城市貧民的生活》)
 
  貧窮者究竟是從何時開始?
  又為什麼變得貧窮?
 
  1. 記者出身的作者帶來第一手資料,真人真事令人更加鼻酸
  本書是2019年5月以及10月至11月於韓國日報連載之〈比地頂考更不如的蟻居房〉〈大學街新蟻居村〉等兩篇報導的背後故事
  2. 揭露社會底層人們的居住現況,重新思考居住正義
  用三百元購買你的悲慘人生,活人住的棺木,蟻居房
  3. 完整記錄了貧困經濟最前線的生活慘況,是誰在無情的剝削他們
  冷血的炒房者們,以下流的手段踩著貧窮者擠進上流
 
專文強烈推薦
 
  作家 林立青
  看完這本書以後,我不斷地想起台灣的處境,同樣有著老齡租屋的困境;
  在三重中永和萬華,有同樣的居住空間,甚至有同樣的火警新聞出現;
  在竹科周遭,有著所謂的違建自動長大。
  台灣的巢運歷時已久,卻始終沒有辦法改變房屋成為一種投資商品的現實狀況。
  我所思考的是,居住權究竟是一種每個人都需要的重要權益,還是投資標的?
 
短文一致推薦(依來稿順序排列)
 
  不只看見「地獄朝鮮」,更了解我們的當下現實。
  二十一世紀的貧富差距與過往不同。往年勞工價值仍被尊敬。
  而如今以消費水平來衡量人的社會,貧者等於「消失」在眾人的想像內,
  因此更為辛苦寥落,讀此書不只看「地獄朝鮮」如何形成,更是要了解我們集體所處的當下現實。__
作家/影評人 馬欣
 
  繁華的背後
  都市現代化的過程中,有光明也有黑暗面,特別是有歷史的城市。
  首爾舊名為漢陽,成為韓國的首都,已有六百多年。蟻居村所在之處,
  位於東大門,自古是商家聚落之處。透過作者實地走訪,透視了繁華東大門的另一面。__作家/YouTuber Fion
 
  此時此刻的首爾,此時此刻的台北
  作者以細膩精準的文字,記錄城市橫跨世代的窘迫租屋者群像。
  雖田野地在首爾,卻與此時此刻的台北,
  處境如此相似,許多段落都令人倒抽口氣。
  在繁榮燈火無法照明之處,青年、社會底層,我們是沒有不同的。__人生百味共同創辦人 朱剛勇
 
  潮流之都,那黑暗的貧窮縫隙
  誰是剝削者?為什麼這些人的生活會跌入無間地獄,
  如果連這一坪不到的空間都待不下去的話,就將流落街頭。
  本書透過記者深入調查,帶領我們看見難以想像的潮流之都首爾那黑暗的貧窮縫隙,閱讀間令人悲憤熱淚的紀實文學作品。__韓國的筆記 次長
 
  回過頭思考臺灣都市內的居住問題
  這本書關注當代都市重要議題:居住正義。
  從蟻居房到新蟻居房,揭示了大學生可能面臨的青年居住貧窮議題。
  這本書並不純粹描繪悲慘的居住現況,而是批判性地挖掘「貧困經濟」背後的租屋結構,
  房客如何慘遭剝削,相應的法規及政策又是如何助長這樣的景況。
  本書藉由首爾的案例,讓台灣讀者也能夠回過頭思考台灣都市內的居住問題。__公民不下課 黃怡菁
 
  我曾住過二坪左右的蟻居房
  韓國法律規定單人家庭最低居住面積為四‧二四坪,有廚房、專用洗手間與沐浴設施,
  但許多人居住環境遠不及此。在台北,我曾住過二坪左右的蟻居房,
  而現在我的學生,許多仍居住在類似大小卻月租超過八千元的地方。
  本書所提到的居住人權,是台灣與韓國迫切需要面對並解決的議題。__東吳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何撒娜 
 
  給了冷酷虛妄的資本主義,痛快一記直拳!
  如果受教育是應受保障的國民權利,為何居住不能也是?
  當住宅完全只是商品化不動產,政府也不介入,無力購買只能租賃者,便落入循環剝削的底層。
  本書來自年輕記者的切身體驗與深入報導,給了冷酷虛妄的資本主義,痛快一記直拳!__社會學家/作家 李明璁
 
韓國教保文庫讀者10顆星好評
 
  「比電影更像電影的殘酷現實!」
  「社會中的有錢人,沒人性的蠻橫榨取,讓貧窮的人只能變得更貧窮。」
  「不斷在承受著痛苦的年輕人耳邊打轉的警語『趁年輕要多吃點苦』,然而努力苦撐下來卻只獲得精神的勝利。」
  「這本書剖開了社會中病態的一切連鎖問題。」


目錄大綱


作者序 從束縛自我的貧窮解放 015
 
第一部  比「地頂考」更不如的蟻居房
◆「當代蟻族」考試院的人們 020
2018年11月9日,國日考試院火災 020
327號房,李明道,64歲 022
326號房,洪阿某,59歲 027
◆「無情城市」的底層居住前線 030
用300元購買你的悲慘人生 030
活人住的棺木,蟻居房 047
朴先生的蟻居房 052
◆蟻居村的貧困經濟 062
姜氏一家 062
無法擺脫的蟻居輪迴 072
住在蟻居房 082
究竟誰在用蟻居房賺錢 095
蟻居村生態系的軸心,中間管理層 103
新聞報導「比『地頂考』更不如的蟻居房」 111
蟻居村背後……房地產大戶的「貧困經濟」 116
「最底層的住房」蟻居房的實際屋主 119
蟻居房淪落為能夠賺錢的「炒房資產」 122
顧不得像人一樣的生活……「苛捐雜稅」流進屋主口袋 124
◆「比『地頂考』更不如的蟻居房」之後 128
發送到蟻居村的報導 128
與朴先生重逢 138
 
第二部  大學街新蟻居村
◆「住房難民」自傳故事 145
20多歲的我是「住房難民」 145
逆勢飆升的青年居住貧困問題 152
◆大學街成為新蟻居村 160
信箱與電表道盡居住現況 160
你的套房是「新蟻居房」嗎? 167
市中心的孤島,沙斤洞的秘密 171
他們反對蓋宿舍的原因 178
潛入新蟻居房採訪 182
◆首爾,流浪者的慾望城市 190
來自沙斤洞的回覆 190
對你來說「家」具有什麼意義? 197
對年輕人更無情的城市,首爾 210
「Produce 101」的縮小版,首爾 220
 
後記 233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惠美(이혜미)
 
  大學主修中文與政治外交。
 
  2015年於釜山日報展開記者生涯,期間曾轉任韓國日報企劃採訪組記者,現為政治組記者。曾獲韓國記者協會「年度女記者獎」、韓國記者協會「本月記者獎」「年度資料基礎探查報告獎」「韓國網路新聞獎大獎」等獎項。
 
  將已故記者李容馬說過的「媒體最重要的功能是對權力的監視與批判,同時也必須持續不斷為社會的弱者發聲」謹記在心。
 
  對書寫這個行為感到戒慎恐懼,成果雖總是令自己感到羞愧,但唯有寫作時才能真正地感受到自己活著。現在正為了拯救沒有被世界選擇、被遺棄的話語,而持續書寫著。
 
  (編註:李容馬,2012年為了訴求新聞報導自由與正義,與工會成員一起策劃了為期170天的罷工活動,因而被MBC電視台以「擾亂公司內部秩序」為由解雇。出版《我相信世界可以改變》〔網路與書出版〕)
 
譯者簡介
 
陳品芳
 
  政大韓文系畢業,於台韓兩地職場打滾過後看破紅塵,終於決定當一個專職其實是阿宅的譯者。喜歡看韓國電影、聽韓樂,十分享受宅在家趕稿邊掛網打遊戲的時光。






相關書籍

媒介文化論:給媒介學習者的15講

難民紙:潰逃泰緬國軍老兵口述史(修訂版)

中國紀錄:評估中華人民共和國

思考中華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