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為什麼我們會生氣?:是情緒失控,還是表達方式有問題?是思維有偏誤,還是憤怒反應出了差錯?

為什麼我們會生氣?:是情緒失控,還是表達方式有問題?是思維有偏誤,還是憤怒反應出了差錯?

作者: 瑞安.馬丁博士
出版社: 啟動文化
出版日期: 2024/06/17
ISBN-13: 9789864931866
書店 1






內容描述


憤怒具有破壞性,可能摧毀一切……
但生氣也可以是一種保護機制!

觀看次數超過350萬次、
TED熱門演講「為什麼我們會生氣?」講者
揭穿憤怒都是負面的迷思。

  憤怒,簡單說就是一種情緒。當我們經歷不公平或目標受阻時,就會產生這種感覺。無論是壅塞的通勤路上、人際相處的摩擦、父母對小孩的吼叫……它幾乎無時無刻在發生,更別說當人們感到嫉妒、內疚、悲傷時,也有可能會「發火」。

  瑞安.馬丁博士研究憤怒超過二十年,在書中歸納出五種憤怒思維類型:

  ►過度概括:把單獨事件視為一種模式,就會說出「他『總是』這樣!」
  ►要求過高:認為人們應該或不該做什麼,如「前方駕駛『應該』開快一點!」
  ►錯誤歸因:將事件解釋為別人故意造成,如「他插隊是因為我看起來軟弱。」
  ►災難性思維:一種誇大的傾向,讓小事擴大成「我的一天都被毀了!」
  ►煽動性標籤:為人或事貼上負面標籤,像是「笨蛋、沒用」,你就會更生氣。

  生氣就輸了嗎?誰有資格生氣?
  憤怒可能有益身心?如何管理憤怒?

  從演化的角度來看,憤怒其實也有好處:1.提醒我們正受到不公的對待,專注於威脅或問題。2.激勵我們面對不公平。3.生氣時的表情和姿勢是重要的溝通工具。

  不當的憤怒可能導致各種嚴重後果:人際關係破碎、家庭暴力、心理健康問題等,但情緒也有利我們保持在安全狀態、糾正錯誤發生。如何有效管理憤怒相當重要,只透過「深呼吸」絕對不夠,作者提出諸多建議,包括:

  ►對事件進行圖解:揪出會放大憤怒的負面想法。
  ►早一步進行干預:認識自己的狀態,就能減少不必要的憤怒。
  ►沒有能力應對時可以逃避,遠離那些引發你生氣的因素。
  ►善用情緒日誌,評估憤怒事件,真正了解自己的情緒。

  本書分析人們生氣的觸發因素、感受與表現,並以多方角度全面檢視憤怒:情緒的演化史與生物學、種族和性別對解讀憤怒的影響等,推翻我們對憤怒的既定印象。同時,引導我們重新思考引發怒氣的事件,進一步妥善管理情緒。幫助你將憤怒變成一種燃料,激發動力去做該做的事:將憤怒轉化為藝術或音樂等創造力,積極正視問題進而解決。如此,你的憤怒將能成為一種健康、積極,甚至對社會有利的方式。


目錄大綱


作者序

第一部分  憤怒的基礎
01  憤怒的介紹
02  我們為什麼生氣
03  憤怒的生物學
04  憤怒思維
05  種族、性別與憤怒

第二部分  當憤怒出了錯
06  暴力與衝動控制
07  關係受損
08  生理與心理健康
09  非理性思維

第三部分  健康的憤怒
10  了解憤怒
11  管理憤怒
12  利用憤怒

致謝
參考書目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瑞安.馬丁博士(Dr. Ryan Martin)

  威斯康辛大學綠灣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Green Bay)的心理學教授。在他對憤怒的研究中,借鑒了二十多年的學術研究、教學和臨床經驗。他的作品曾發表於《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美國國家公共電臺的Podcast《Invisibilia》和英國廣播公司的《數位人類》(The Digital Human)。他的TED演講「為什麼我們會生氣?為什麼生氣有益身心?」觀看次數超過350萬次。想知道更多關於作者的資訊,請見:www.alltheragescience.com。

譯者簡介

吳宜蓁

  英國羅浮堡大學圖書資訊碩士。從事文字工作多年,喜愛接觸不同的主題與文化,樂於在翻譯過程中不斷充實與成長。譯有《五秒法則》、《另我效應》、《終結毒性思考》等。






相關書籍

像鏡子一樣的朋友

給40歲後更好的自己

孩子的叛逆,都是想求助:爸媽崩潰前,先搞懂青春期的孩子怎麼了!解鎖半熟大腦 X賀爾蒙的生理風暴,穩定數位焦慮,停止親子內耗

罪、罪犯與他們的產地:第一本最接近台灣民情與文化的犯罪心理全解析,原來「罪」與「犯罪」和我們想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