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1954-)和魯迅(1881-1936)之間的摩登復古因子,由劍橋大學博士林慎用獨有的劇情重組方式發現,是理解二人以至華人生態的重大突破!縱然相隔新中國誕生,倫理諷刺上卻異曲同工,形成深化李安與活化魯迅的契機。為何華人往往自視特殊,導致林慎說的「夏志清難題」?中華例外論又如何造成作繭自縛,自豪又自卑的矛盾心理?為了提供讀者想像和改變空間,根據李安場景編成三部曲:
●冰暴篇(早期1990s):西方夢盛行,《囍宴》拍華人赴美假結婚,《冰風暴》拍美國迷失年代。
●山湖篇(過渡期2000s):《臥虎藏龍》、《斷背山》、《色,戒》困境殊途同歸,天人同悵然。
●海宇篇(關鍵期2010s):《少年Pi的奇幻漂流》、《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自我批判和昇華。
巴黎電影〈第七藝術宣言〉發表一百週年,「第七藝」三部曲在同地寫成。透過魯迅的沉思,調動李安的景深,懷著信念如初:好電影可以啟發出時代出路。
本書特色
「離不開的救贖主題,終究要放下的再見,李安故事裡對革命制度思維與重建觀點向來令人著迷……你我也都能從中看到那份變與不變,熱情地對觀眾招攬屬於李安獨特的叛逆哲學。」──膝關節/李光爵(台灣影評人協會副理事長)
「我們讀過了那麼多關於李安的論述與評析,本書作者還能另闢蹊徑,找到在傳統電影評論以外的方式切入討論李安早期作品,……這本書之於李安,是一種很有意思的嶄新解讀。」──塗翔文(影評人及自由作家)
各界推薦
膝關節/李光爵(台灣影評人協會副理事長)
塗翔文(影評人及自由作家)
「李安導演的作品一方面呈現了東方與西方的適切觀點互換,二方面又能繼承你我熟稔的儒家道統與父權系統對立與對話。離不開的救贖主題,終究要放下的再見,李安故事裡對革命制度思維與重建觀點向來令人著迷。從《囍宴》到《雙子殺手》,即便包裝風格迥異,你我也都能從中看到那份變與不變,熱情地對觀眾招攬屬於李安獨特的叛逆哲學。」──膝關節/李光爵(台灣影評人協會副理事長)
「我們讀過了那麼多關於李安的論述與評析,本書作者還能另闢蹊徑,找到在傳統電影評論以外的方式切入討論李安早期作品,尤其是所謂的『父親三部曲』。他將魯迅對中國文化與思想的評論引入觀看李安電影,即使不見得百分之百的全然認同,卻也因此有了另一番全新的思索與體會。任何藝術作品的意義在完成之後就脫離了作者本身,這本書之於李安,是一種很有意思的嶄新解讀。」──塗翔文(影評人及自由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