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探討香港的飲食文化,並不只着眼於食物的形式、味道和質感等物理方面,還深入考察其生產方式、地方意義、傳統價值觀、思想、社會變化和文化身份認同,闡明作者對一系列問題的研究發現,包括戰後移民、農業實踐、全球化、文化遺產和保育等,既是對香港飲食文化的一次回顧,更指出一個全面了解香港社會的路向。
飲食香港:一位人類學家的日常觀察
內容描述
目錄大綱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引言:香港的飲食文化
1 本地食品生產 001
2 戰後移民飲食的到來 025
3 新派粵菜和國際菜系的興起 043
4 尋找懷舊食品 061
5 飲食遺產的意識提升 087
結語
鳴謝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展鴻
生於香港,大學階段留學日本,在千葉大學主修社會學。後來在大阪大學人間科學科研究院課程修讀文化人類學,以日本原住民——阿伊努族和日本主流社會的政治文化關係為題,取得博士學位。現職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教授,研究地區為日本及中國南部(包括香港)。出版書籍有:Tourism, Anthropology and China(2001)、The Globalization of Chinese Food(2002)、Food and Foodways in Asia: Resource, Tradition and Cooking(2007)、《漁翁移山:香港本土漁業民俗誌》(2009)、Rethinking Asian Food Heritage(2014)、《涼茶在民間》(2024)等。
譯者簡介
譚宗穎(Loretta C. W. Tam)
香港大學文學士,澳洲麥覺理大學應用語言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博士,英國皇家人類學會會士。從事學術研究、教育及翻譯工作多年,近期譯作包括:《新星世》、法國ASSIMIL漢語學習系列(英文國際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