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戰後臺灣文學的建構者:鍾肇政研究

戰後臺灣文學的建構者:鍾肇政研究

作者: 錢鴻鈞
出版社: 元華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4/10/14
ISBN-13: 9789577114013
書店 1






內容描述


本書特色

  本書以鍾肇政所藏六百萬字書簡為基礎
  鋪陳鍾肇政建構了臺灣文學的主體性
  揭露鍾肇政認定臺灣文學是世界文學的一支
  以及獨立於中國文學之外的企圖

名家推薦

  宋澤萊老師(國家文藝獎得主)
  本書深入鍾學骨髓,裨益臺灣文壇。

  許俊雅教授(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本書作者遍讀鍾肇政所有作品,又善於利用書信、檔案等一手資料,挖掘、透視諸多不為人知的隱秘事,既是進入鍾肇政文學版圖的重要指引書,也是能豐富臺灣文學知識的專書。

  陳龍廷教授(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教授)
  這本書是燈塔,可以遠遠看到臺灣文學的荒野悲涼。

  李敏忠教授(詩人、臺灣文學研究者)
  透過「鍾肇政作為戰後臺灣文學建構者」鉅細靡遺的爬梳,點出過往文學史觀的侷限,指出充實臺灣文學主體性,是此書最重要的貢獻與啟示。

  歐宗智校長(校長作家、東方白大河小說專家)
  作者透過長期貼身觀察、相處,熟讀文獻,鉅細靡遺,全面探析鍾肇政建構臺灣文學的苦心孤詣,及每一個歷史的腳印,並爬梳其所代表的深刻意義,無疑再次為鍾肇政文學研究開啟新章,可謂價值連城,不可多得。


目錄大綱


推薦序一 鍾肇政研究新里程碑
推薦序二 鍾肇政研究的新頁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文獻探討與問題意識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
第四節 概念釐清與章節構成

第二章 1951-1960:臺灣文學初衷與《文友通訊》
第一節 辦理《文友通訊》前的意識與動機來源
第二節 臺灣文學旗幟與臺灣方言
第三節 鍾肇政、鍾理和與林海音的通信

第三章 1961-1963:「文友聚會」持續辦理
第一節 美國介入臺灣文壇與戰後第二代作家興起
第二節 鍾理和過世到《臺灣文藝》創刊前
第三節 鍾肇政、陳映真、陳有仁三方通信

第四章 1964-1965:《臺灣文藝》與兩大《臺叢》
第一節 《臺灣文藝》與《臺灣人》
第二節 《臺灣文藝》與兩大《臺叢》
第三節 吳濁流、穆中南與朱橋
小 結

第五章 1966-1969:成名作家與臺灣作家事件
第一節 得獎連連與外省編輯往來
第二節 編輯《蘭開文叢》與為《青溪》邀稿
第三節 陳韶華與陳火泉的「臺灣作家事件」

第六章 1970-1976:國內外巨變時期
第一節 臺獨傳言與鄉土文學的時代背景
第二節 堅守《臺灣文藝》與維繫臺灣文學香火
第三節 一起打拼的伙伴:張良澤與李喬
小 結

第七章 1977-1982:《臺灣文藝》與《民眾副刊》
第一節 美麗島事件前後
第二節 培育新一代作家與《光復前臺灣文學全集》
第三節 理念一致的葉石濤

第八章 1983-1987:海內外瀰漫誤解傳聞
第一節 從苦痛到重生
第二節 團結各派與協助基金會成立
第三節 呂昱書信與南北分裂

第九章 1988-2020:投入民主與客家運動
第一節 文學家本色投入社會民主改革
第二節 《臺灣作家全集》、國家文學館與史料貢獻
第三節 東方白與莊紫蓉

第十章 結論

參考資料
附錄一 涉嫌藉文學搞臺獨:調查局檔案中的鍾肇政形象
附錄二 與本書相關之鍾肇政年表
說明全書內容構成來源
後記 除了感恩還是感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錢鴻鈞

  道卡斯族竹塹社人,父親說的是竹東海陸腔客家話、母親說苗栗四縣腔客家話。盼望以書寫回歸祖先的故鄉,與原住民族人的臺灣魂在一起,為故鄉留下見證。預備出版《從客家人回轉竹塹社(上)、(下)》,並希望能再度與錢寶騎腳踏車環島。

  學歷
  國立清華大學物理學系博士
  私立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
  國立清華大學核子工程學系學士

  經歷
  現任真理大學臺灣文學系副教授兼任臺灣文學資料館館長
  曾任虎尾科技大學普通物理教師、工研院電子所黃光工程師、真理大學臺灣文學系主任四任八年

  著作
  錢鴻鈞三部曲:第一部《鍾肇政大河小說論》、第二部《戰後臺灣文學的建構者:鍾肇政研究》、第三部《大河之下:鍾肇政中短篇小說研究》(預計於2025年由元華文創出版)。創作《錢鴻鈞激情書》、《天堂與地獄:武陵高中成長記》、《追尋少年時:量子求生記》,編有《臺灣文學兩鍾書》、《吳濁流致鍾肇政書簡》,並與莊紫蓉合力編纂《鍾肇政全集》三十八冊。






相關書籍

秘密圖書館

最賢的妻,最才的女:百年時光中的文學潛行者楊絳

小提琴家

朱華姬的親衛 全2冊【《後宮之烏》原點之作,套書限定!加贈繁中版獨家特典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