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

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

作者: 陳來
出版社: 香港中和出版
出版日期: 2024/07/30
ISBN-13: 9789888869053
書店 1






內容描述


王陽明 (1472—1529),名守仁,世稱陽明先生,中國明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政治家和軍事家,陽明心學的創立者,被公認為是中國歷史上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陽明心學作為中國傳統儒學的又一個高峰,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乃至整個東亞的文化心理,其影響一直延續到當代。

  本書是王陽明哲學研究的經典之作,對王陽明哲學的內容進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力圖呈現出王陽明哲學的基本性格和整體面貌。全書思境恢弘,學理精審,史料詳盡,在王陽明哲學思想研究的各個重大問題上都提出了新的分析和詮釋,代表了當代陽明學研究的高端水平。

  本書雖集中在王陽明哲學的研究,但其解决的問題和研究方法,對整個陽明學、宋明理學乃至中國古典哲學的研究皆具有普遍的示範意義。

  推廣重點
  ●    中國哲學重要流派
  王陽明及其心學對後世影響巨大
  ●    了解心學必讀
  本書被公認為王陽明哲學研究的經典之作
  ●    心靈啟示錄
  知行合一的智慧對現代讀者極具啟示

  閱讀要點:
  ◇    陳來教授的寫作方式讓你更清晰梳理「陽明學」
  ◇    理解中國古典哲學中的「有」「無」智慧與境界
  *本書附有英語版目錄,以輔助對本書的資料檢索


目錄大綱


第一章 緒 言    001
一 有我與無我    005
二 戒慎與和樂    011
三 理性與存在    014

第二章 心與理    023
一 心即理說的提出    025
二 心即理說的內涵    028

  1. 定理與至善    029
  2. 道德法則與道德對象    030
  3. 心與禮    032
  4. 心外無理    035
  5. 主宰、知覺、條理    036
    三 心即理說的詮釋    039
    四 心即理說的矛盾    046

第三章 心與物    053
一 心與意    055
二 意與事    058
三 心與物    064
四 心物同體    069

第四章 心與性    073
一 未發與已發    075
二 心之本體    083

  1. 至善者心之本體    084
  2. 心之本體即是天理    085
  3. 誠是心之本體    086
  4. 知是心之本體    086
  5. 樂是心之本體    088
  6. 定是心之本體    089
  7. 惡者失其本體    090
    三 心與性    092
  8. 心之本體即是性    092
  9. 心即性    094
  10. 性、天、命    095
  11. 性與氣    097
  12. 性之善惡    101

第五章 知與行    103
一 知行合一的內容    105

  1. 知行本體    105
  2. 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以謂知    109
  3.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110
  4. 知是行之主意,行是知之工夫    112
  5. 知之真篤即是行,行之明察即是知    114
  6. 未有學而不行者,不行不可以為學    116
    二 知行合一的宗旨與工夫    117
  7. 知行合一的宗旨    117
  8. 對知行合一的批評    120
  9. 致良知與知行合一    122
  10. 知行合一的工夫    125
    三 知行合一的分析    126

第六章 誠意與格物    131
一 《大學》古本與古本序    134
二 誠意    140
三 格物與格心     146
四 格物之辯    149

  1. 與湛甘泉論格物    149
  2. 與羅整庵釋格物    157
  3. 與顧東橋辯格物    163
    五 《大學問》的格物說    166

第七章 良知與致良知    175
一 致良知說的提出    177
二 良知    183

  1. 良知即是非之心    183
  2. 良知與意念    185
  3. 良知與獨知    187
  4. 良知是謂聖    189
  5. 良知即天理    191
  6. 良知與明德    192
  7. 良知與自慊    193
    三 致良知    195
  8. 致良知之至極義    195
  9. 致良知之實行義    198
  10. 良知與見聞    200
    四 從格物到致知    203

第八章 有與無    211
一 天泉證道    213
二 無善無惡    223
三 心體與性體    233
四 儒與佛    238
五 有與無    243
六 嚴灘問答    249

第九章 境 界    255
一 有無之境    257
二 無我為本    264

  1. 自得與無我    264
  2. 敬畏與灑落    266
  3. 不動與無累    269
    三 狂者胸次    274
    四 與物同體    280
  4. 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    281
  5. 有我之境    287
  6. 仁與愛    291

第十章 工 夫    299
一 工夫之內外本末    301

  1. 為己與克己    301
  2. 心學與心法    303
  3. 德性與問學    305
  4. 博文與約禮    308
  5. 惟精與惟一    309
  6. 吾心與六經    310
  7. 成色與分兩    312
  8. 主意與工夫    316
    二 工夫之有無動靜    319
  9. 事上磨煉與靜坐    319
  10. 戒慎恐懼與何思何慮    322
  11. 必有事焉與勿忘勿助    330
  12. 集義與不動心    333
  13. 動與靜    335
  14. 存心與定氣    339

第十一章 結 語    343
一 早年歷程    346
二 中歲教法    351
三 晚年化境    354
四 身後流變    357

第十二章 附 考    363
一 《年譜》箋證    365

  1. 成化二十二年丙午,陽明15歲    365
  2. 弘治五年壬子,陽明21歲    366
  3. 弘治十三年庚申,陽明29歲    367
  4. 弘治十四年辛酉,陽明30歲    368
  5. 弘治十五年壬戌,陽明31歲    368
  6. 弘治十七年甲子,陽明33歲    369
  7. 正德元年丙寅,陽明35歲    369
  8. 正德二年丁卯,陽明36歲    370
  9. 正德五年庚午,陽明39歲    372
  10. 正德七年壬申,陽明41歲    373
  11. 正德九年甲戌,陽明43歲    373
  12. 正德十年乙亥,陽明44歲    373
  13. 正德十二年丁丑,陽明46歲    374
  14. 正德十三年戊寅,陽明47歲    377
  15. 正德十四年己卯,陽明48歲    379
  16. 正德十五年庚辰,陽明49歲    380
  17. 正德十六年辛巳,陽明50歲    380
  18. 嘉靖七年戊子,陽明57歲    381
    二 《續編》書札考    382
    三 越城活動考    390
    四 著述辨疑    402
  19. 《傳習錄》    402
  20. 《大學古本旁釋》    410
    附 錄 心學傳統中的神秘主義問題    417
    一 引言    419
    二 明代心學的神秘體驗    422
    三 宋代心學的神秘體驗    431
    四 理學對於神秘主義的批評    439
    五 結語    442
    陽明年表要略    447
    徵引書目    449
    索 引    453
    後 記    462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來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央文史館館員,教育部社科委哲學學部委員,清華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國際儒學聯合會副理事長,復旦大學上海儒學院院長。出版著作四十餘種。






相關書籍

新譯孫子讀本(平)(二版)

別睡,這裡有蛇!一個語言學家在亞馬遜叢林(二版)

戰爭下的平民生存手冊:懂這些,才能撐過黃金48小時【關鍵時刻救你,也救家人】(附緊急避難檢查卡)

我只帶來信心:施明德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