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藝術認證(半年刊)NO.101(2023.12)

藝術認證(半年刊)NO.101(2023.12)

作者: 林佩菱
出版社: 高雄市立美術館
出版日期: 2023/12/01
ISBN-13: 30033132
書店 1






內容描述


本期《藝術認證》呼應高美館2023年度特展《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帶來「受創棲地與藝術行動」專題。所謂棲地(habitat),是在生態學廣泛運用的名詞,指有機體或一個社群居住的地方,其範圍包括周圍環境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或條件。儘管人們常常用棲地來指稱其他物種適宜的生存環境,人作為「生物」,實則同樣需要安身立命之處。是以,無論戰爭衝突、生態失衡或極端氣候等,都可能輕易動搖我們的日常,「人類世」的種種問題早就對每個人造成立即且切身的影響──就在現在與可預見的未來。

  本期內容包含學者對《人類世》展覽的回應、參展藝術家講座等,也延伸分享不同創作者從「人類世」議題發散而出的眾多藝術討論。在本期收錄的專文當中,收錄許多不同藝術家的創作,其中有直面人類對環境的改造力度與傷害,希望喚起大眾重視的作品,也有用幽微象徵反思人類開發或戰爭衝突所遺留的創傷,期待修復/反思/紀錄的作品。這些藝術家敏銳的注意到當前的危機,他們的創作與討論面向,也包含了人與人以外的生命、人與環境、甚至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並思考剝奪和利用之外的更多可能性。

  【封面作品】
  楊順發|台灣水沒-嘉義縣東石鄉白水湖(局部)|藝術微噴於無酸相紙|2016 |90×126cm |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目錄大綱


【展覽實踐的思考】    
地景成為奇觀: 從高美館「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 」特展談地景再現|蔡書瑋
與藝術家對話:《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特別講座側記|顏絃仰
人造自然:彼得‧戈恩的攝影故事|彼得‧戈恩
我們最後去哪裡?攝影師關於自然與地景創傷的觀點|游承彥

【展覽迴響】
鯨豚骨架.海靈血肉:塑膠世中的「黑湧」美學|龔卓軍

【專題】
寫信給微風、寫信給光──洪天宇的風景畫|陳泓易
象徵,媒介,內在平面──植物標本中的藝術家許淑真|黃瀚嶢
標籤與框架:以藝術探索人與非人生物關係的羅晟文|鄭友寧
全面掌控,回歸伊甸?–趙仁輝《聖誕島,自然而然》的後自然寓言|謝宇婷
巴拿巴計畫:關於展覽協作與方法的對話|Katerina Teaiwa & Yuki Kihara
最後之人與創世神話:安德烈.阮俊創作中的遺民與移民|高森信男
藝術即修補儀式:莫拉克風災後,武玉玲的編織與拓繪藝術|許瀞月

【人物特寫】
串起美濃笠山生活與家族的牽絆――膠彩畫家鍾舜文專訪|林珮菱






相關書籍

iPad電繪畫畫課:從線稿到上色圖層、光影到色調練習、小物到氛圍營造,輕鬆畫出你的夢想世界

舞蹈管理和製作的理論與實踐

陶藝手拉坯成型技法

西洋名建築解剖圖鑑:圖解橫跨4千年、締造歷史的70件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