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研究歷時十二載,主要呈現蘇軾在「詩禪」與「茶禪」文化的貢獻。「詩禪」部分,可以從中看到禪宗、華嚴宗、天台宗與淨土宗等幾個北宋重要佛教文化如何體現在蘇軾詩裡。蘇軾進入佛經思想與文字世界的功力,使他成為北宋詩文革新第一重要人物。「茶禪」部分,初步勾勒出蘇軾與徑山寺的茶禪因緣及其以茶入道的原理,特別是六根對應六塵的清淨法門。六根清淨後,眼、耳、鼻、舌、身、意諸根一一具他根之用,這就是「六根互用」的禪修。本書也發現蘇軾的茶禪可以開發「六根互用」與「鼻觀美學」等議題,以待來者。(博雅集林.文學11)
詩.茶.禪:東坡詩禪與茶禪
內容描述
目錄大綱
導論 蘇軾詩中的佛經意象
第一章 蘇軾詩中的般若禪喻
一、前言
二、般若經的流傳概況與蘇軾詩禪意象的形成
三、蘇軾詩中般若譬喻的種類與思想主題
四、蘇軾詩中般若譬喻的藝術成就
五、結語
第二章 蘇軾詩中的華嚴世界
一、前言
二、蘇軾與《華嚴經》的關係
三、華嚴譬喻與其詩化特徵
四、蘇詩的華嚴詩境
五、結語
第三章 蘇軾詩的《圓覺》意象與思想
一、前言
二、宋代華嚴禪的走向與《圓覺經》的流行
三、東坡詩化用《圓覺》思想與意象的幾個重心
四、結語
第四章 佛經偈頌對蘇軾詩的影響
一、前言
二、蘇詩中的佛典語源
三、偈頌的語言特徵
四、蘇軾的偈詩生活
五、蘇軾偈詩的形式與內涵
六、結語
第五章 從莊禪合流的角度看東坡詩的舟船意象
一、前言
二、蘇詩舟船意象的幾種意涵
三、蘇詩舟船意象的莊禪合流特徵
四、莊禪合流與北宋禪宗的關係
五、結語
第六章 反聞自性──蘇軾詩的聲音世界
一、前言
二、人籟、地籟與天籟
三、歷史文化中的迴聲
四、夢寐與醒覺之間的聲音
五、耳根圓通的智慧
六、結語
第七章 從「一行三昧」看蘇軾的居士形象
一、前言
二、般若思想中的「一行三昧」法門
三、蘇軾對「一行三昧」的體證
四、蘇軾對《維摩詰經》聖俗一如的體證
五、結語
第八章 唐宋佛教居士形象的兩個人物──王維與蘇軾
一、前言
二、佛典語境中的居士
三、王摩詰居士形象
四、蘇東坡居士形象
五、結語
第九章 蘇軾詠茶詩及其茶禪研究──以唐代詠茶詩為映襯的觀察
一、前言
二、茶與禪的結合始於唐
三、蘇軾詠茶詩的多元承轉類型
四、蘇軾詩中的茶禪
五、結語
第十章 蘇軾茶禪與徑山茶文化的關係
一、前言
二、蘇軾與徑山寺的因緣
三、徑山寺的茶文化
四、蘇軾的茶文化與徑山寺的關係
五、結語
結論
附錄 蘇軾年表
參考書目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蕭麗華
曾任元智大學心理輔導中心主任,後任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臺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主任、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兼主任等。現任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國語日報《古今文選》主編,著有《東亞漢詩及佛教文化之傳播》等多種學術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