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微表情心理學,1/25秒看見未言之語:表情×眼睛×動作×姿勢,暗中觀察,明裡解讀!搞懂微表情,對方心思再也藏不住

微表情心理學,1/25秒看見未言之語:表情×眼睛×動作×姿勢,暗中觀察,明裡解讀!搞懂微表情,對方心思再也藏不住

作者: 陳濤濤
出版社: 崧燁文化
出版日期: 2024/06/19
ISBN-13: 9786263943957
書店 1






內容描述


詳細分析人們經常會出現的「微反應」
誰說表情不會說話?一本書讓你看透每一個虛假的微笑!

變化萬千的眉毛、不可控制的嘴角、握手背後的潛臺詞……
掌握非語言溝通技巧,從頭到腳,揭開身體語言的層層謎底!

  ▎面目表情暴露你的內心
  在日常交際中,只要我們仔細觀察他人的細微表情,就能推斷出對方是否處於憤怒的情緒中,從而小心應付。否則,對方已經心生怒火了,我們還絲毫不知情,火上澆油,那只會對我們的社交造成負面的影響。
  
  ▎眼睛暴露你的內心
  當一個人受到強烈的視覺刺激後,情緒會變得高漲起來,即使他表面上裝得比較鎮定,但瞳孔卻能夠在瞬間反映出其內心的變化,不差分毫地洩露出對方的真情實感。

  ▎頭部動作暴露你的內心
  如果一個人一邊搖著頭一邊說著贊成我們的看法,而且頻率特別快,幅度也很大,那不管他表現得多麼真摯,搖頭的動作都反映了其內心的消極態度,所以這時候我們一定要多留個心眼。

  ▎手臂動作暴露你的內心
  在與人談話或是交流的過程中,有的人會下意識地用手遮住嘴,又或是當說到一些關鍵的時候,有人會透過假咳嗽,藉此用手遮嘴,再或是用幾根手指或是緊握的拳頭遮住嘴。心理學家認為,這樣的動作表示說謊的人在試圖阻止自己說出那些謊話。

  ▎腿腳動作暴露你的內心
  如果一個人將一隻腳踝扣在另一隻腳踝上,那就說明此人想要隱藏些什麼,可能是某種訊息或是情感,行為人想要透過這樣的姿勢讓自己不要將相關訊息洩露出去。此外,該動作還說明這時行為人很緊張。

  ▎不同姿勢暴露你的內心
  在社交場合與他人交流時,如果我們想要從對方身上獲取更多的訊息,不妨仔細觀察對方的坐姿動作,就能看透對方的心理活動,從而在溝通的過程中掌握主動。

  ▎不同姿勢暴露你的內心
  在社交場合與他人交流時,如果我們想要從對方身上獲取更多的訊息,不妨仔細觀察對方的坐姿動作,就能看透對方的心理活動,從而在溝通的過程中掌握主動。

本書特色

  本書深入解析日常生活中的臉部表情、手部、腳部動作及身體姿勢,揭露隱藏於日常肢體語言之下的真實情感與心理狀態。內容涵蓋廣泛,從微表情的短暫捕捉到姿態背後的深層意義,提供讀者一個獨特的視角來洞察人際互動的微妙之處。透過精確的觀察技巧,讀者不僅能辨識謊言,還能在交流中更加得心應手,避免誤解與衝突。


目錄大綱


前言

Part 1 面目表情暴露你的內心
讀懂變化萬千的眉毛
不可小覷的鼻子
嘴角間的小祕密
恐懼的微表情
這才是真正的悲傷
心生怒火的微表情
驚訝時的真實表現
如何分辨真假笑容
臉色變化暴露內心祕密

Part 2 眼睛暴露你的內心
頻繁眨眼的背後
眼球轉動暴露內心祕密
瞳孔變化會「出賣」內心
透過眼神來識人
透過視線「窺視」他人心理
閉眼的心理狀態

Part 3 頭部動作暴露你的內心
抬頭挺胸的人最為自信
點頭背後的含義
搖頭動作背後的含義
傾斜頭部的心理含義
摸頭髮的心理含義
低頭動作背後的心理含義
拍打頭部背後的心理含義
仰頭的背後是憤怒還是敬仰
頭部形狀背後的祕密
常見頭部動作的心理含義

Part 4 手臂動作暴露你的內心
摸鼻子代表的含義
托腮的含義
摸下巴代表的含義
抓撓耳朵的含義
雙臂交叉是在自我防禦
雙手放在背後的含義
說謊時的手部動作
握手背後的潛臺詞
手指動作背後的含義
肩部動作的祕密
習慣性手臂動作背後的含義

Part 5 腿腳動作暴露你的內心
雙腿交叉的祕密
叉開雙腿的心理含義
雙腿併攏和分開的心理含義
習慣性腿腳動作的含義
腳尖動作背後的含義
與膝蓋有關的祕密

Part 6 不同姿勢暴露你的內心
行走姿勢暴露真實個性
拍照姿勢對映他人內心
點頭哈腰是表示迎合
坐姿背後的祕密
透過端杯姿勢洞察他人個性
拿手機姿勢暴露個人性格
從站姿窺視內心
透過握方向盤姿勢可看穿個性
睡姿反映了真實性格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濤濤

  心理圖書暢銷書作家,作品有《心理學與管理》、《心理學效應》等。

王利利

  知名心理學暢銷書作家,近年來專注於心理學的研究與開發,策劃出版了10餘部心理學的著作,長期占據心理學圖書暢銷榜,深受讀者喜愛。






相關書籍

尋找全球幸福關鍵字:學會世界30國的快樂祕方

EFT情緒療癒:10分鐘情緒排毒敲打操

讓全世界都支持你:希塔顯化天賦,成為更高版本的你【限量贈「顯化行動筆記本」】

Rewire-神經可塑性:用神經科學突破行為模式迴圈,終結焦慮、恐慌和憂鬱,實現最佳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