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多元新視界:台灣青壯作家二十一世紀小說

多元新視界:台灣青壯作家二十一世紀小說

作者: 劉亮雅
出版社: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 2024/10/07
ISBN-13: 9789863508618
書店 1






內容描述


台灣青壯作家正值創作力最旺盛的成熟期,本書是第一本對台灣青壯作家二十一世紀小說有深入研究的合集。內容以劉亮雅的導論〈多元新視界:台灣青壯作家二十一世紀小說簡史〉開場,收入曾秀萍、辜炳達、蕭義玲、李淑君、張雅蘭、楊凱麟、詹閔旭七位學者的研究論文。七章以不同的理論和研究方法分別切入郭強生、駱以軍、賴香吟、胡淑雯、吳明益、童偉格、黃崇凱的二十一世紀小說,探討男男情慾、台日情結、歷史書寫、例外狀態、違章結構、倖存者書寫、白色恐怖書寫、環境創傷、生態療癒、悼亡、知識-存有論探尋、媒介記憶等議題。這些多樣的視角和議題展現了二十一世紀台灣青壯作家小說的多元豐富以及新的視野,也深化了對於當代台灣文學的研究。導論則提供一個比較全面的流派系譜與背景地圖,綜論二十一位台灣青壯作家超過五十篇(本)小說。


目錄大綱


作者群簡介

導論 多元新視界:台灣青壯作家二十一世紀小說簡史/劉亮雅
一、民主的台灣、世界的台灣
二、多元新視界:二十一世紀台灣青壯作家小說
三、本書各章介紹
引用書目

第一章 灣生.怪胎.國族:《惑鄉之人》的男男情慾與台日情結/曾秀萍
一、前言
二、「君之代少年」:底層灣生的認同與救贖
三、灣生返鄉、酷兒離散敘事與後殖民情境
四、鬼魅敘事及其寓意
五、怪胎台灣寓言的省思:自戀/戀他情結下的癥狀與弔詭
引用書目

第二章 「活著的一隻被魔法詛咒成水泥化石的巨獸」:《西夏旅館》的偽巴洛克違章結構/辜炳達
一、偽巴洛克建築書寫
二、一個台北,兩層平面
三、「巨大的看板和微小的建築」
四、(文)法的例外狀態
五、結語
引用書目

第三章 傷害的秘密回聲:賴香吟《其後それから》中的死亡、其後與倖存/蕭義玲
一、前言:創傷或倖存者書寫?
二、重新置入五月事件現場,發現「我」的生存困境
三、誠實說出:「我如何變成現在這個我,我何苦要為現在這個我而受苦受難?」
四、關係性視角的突圍︰愛與憂傷
五、結語:關係性的需要
引用書目

第四章 言說之困境與家/國「冗餘者」:論胡淑雯的白色恐怖書寫與政治批判/李淑君
一、前言:白色恐怖文學的發展
二、白色恐怖文學書寫與研究
三、對體制與協力者的批判
四、訴說之必要與言說之困境
五、需要改造之人與家/國的「冗餘者」
六、結語
引用書目

第五章 情動力生態論述:論吳明益《複眼人》的環境創傷與生態療癒/張雅蘭
一、前言
二、情動力生態批評
三、人類世下的環境創傷
四、人類世下的情動轉向
五、複眼(人)的生態情動觀
六、結語
引用書目

第六章 世界的法則:童偉格作為一種方法/楊凱麟
一、雙重不可觸及的本源
二、他人之死
三、在未來被記住的人們
四、死亡的死亡與書寫的書寫
五、小結:時間的安那其動員
引用書目

第七章 媒介記憶:黃崇凱《文藝春秋》與台灣千禧世代作家的歷史書寫/詹閔旭
一、當代台灣歷史書寫浪潮
二、媒介記憶
三、多重媒介共構的記憶圖景
四、以個人情感為中心書寫歷史
五、文學作為一種媒介
六、結語
引用書目

各章出處
索引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亮雅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英美文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特聘教授,曾任臺大外文系主任、臺大臺灣文學研究所合聘教授。主要研究台灣當代文學與文化、英美二十世紀文學、後殖民理論、女性主義理論、同志理論。曾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台灣文學學會傑出學術專書獎。著有《後殖民與日治記憶:二十一世紀台灣小說》、《遲來的後殖民:再論解嚴以來台灣小說》、《後現代與後殖民:解嚴以來台灣小說專論》、《情色世紀末:小說、性別、文化、美學》、《慾望更衣室:情色小說的政治與美學》等書。合著《台灣小說史論》。

曾秀萍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博士,現為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副教授。著有學術專書《孤臣.孽子.台北人:白先勇同志小說論》,及多篇有關女性、同志文學、酷兒電影、紀錄片的期刊論文,長期關注多元性別研究、性平教育。近期研究關注跨性別電影、紀錄片,冀能逐步建構華語跨性別影像史。

辜炳達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英國文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包括詹姆士.喬伊斯、文化技術與媒介、跨大西洋英語現代主義、台灣當代小說與建築書寫。歷年來著作刊登於《中外文學》、James Joyce Journal、Ex-position、Concentric: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等期刊。目前正在進行《壞建築:字母會與書寫―建築》專書寫作計畫。

蕭義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現任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曾獲聯合報、梁實秋、竹塹文學獎,學術興趣為現代性與台灣現代文學以及自然、愛慾、暴力與家園等課題。著有《七等生及其作品詮釋:藝術.家園.自我認同》、《時間你慢慢的走:現代文學論評及思潮》及《望鄉詩者:張錯的跨文化詩學與離散書寫》等。

李淑君

  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博士、現任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著有〈逆寫銅像.從神到鬼:蔣介石銅/肖像的神格威權、世俗解構與諧擬鬼怪〉、〈國家不想要的人:《超級大國民》的哀悼政治〉、〈一九五○年代白色恐怖左翼女性政治受難者:女性身分、女性系譜、政治行動〉、〈「告密者」的「戰爭之框」:施明正、李喬、鄭清文、葉石濤筆下「告密者」的框架認知與滑動〉、〈民族主義與社會主義革命下的左翼女性身影:論陳映真與藍博洲的白色恐怖系列〉等論文。

張雅蘭

  現任國立臺東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教授。曾任華梵大學英文系系主任。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英美文學研究、批判植物研究、生態女性主義、自然療癒、醫療環境人文主義、物質生態批評、環境正義和行動主義,以及批判動物研究。論文發表於Neohelicon、Humanities(MDPI)、SARE: Southeast Asian Review of English、《中外文學》、《英美文學評論》。近期主要著作包括〈人類世的緩慢:《沙鷗飛處》和《慢療》中的生態醫學〉、〈一個完美的死亡地點:論范桑(Gus Van Sant)《樹海》中的生態誌異、黑暗和甜蜜〉、〈在新冠病毒時代「重構照護」:論兩位醫生農夫的視食物為藥物〉,以及〈「微非不足道」:論吉兒伯特《萬物印記》中的苔蘚、性別和墾殖世〉。

楊凱麟

  巴黎第八大學哲學場域與轉型研究所博士,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研究當代法國哲學與文學評論。著有《成為書寫的人:普魯斯特與文學時間》、《分裂分析德勒茲:先驗經驗論與建構主義》、《書寫與影像:法國思想,在地實踐》、《分裂分析福柯》、《虛構集》等,譯有《德勒茲論傅柯》、《消失的美學》、《德勒茲:存在的喧囂》等。

詹閔旭

  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曾任UCLA亞洲語言與文化系Fulbright訪問學人、台灣人文學社秘書長、台灣文學學會秘書長。研究興趣為台灣現當代文學、移民與種族研究。合著《百年降生:台灣文學故事》,合編著《台灣文學的來世》。






相關書籍

流浪者之歌/悉達多:赫曼.赫塞傳世之作,出版100週年紀念版【歌德金質獎章譯者典藏譯本】

繁花(全新修訂布面精裝典藏版)

厭世讀論語:千年名師神回覆,開解你的人生疑難

請以真名呼喚我:一行禪師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