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集子是由十一位青少年的對話語錄集結而成。內文分為三篇:「圍牆內外」、「標籤」、「青春這件事」。
一直以來,在也思實驗教育的課程上,老師們就是不斷地在與青少年對話的。村上春樹在其自書中提到河合隼雄:「在對話中聽取話中的意思,並且自然地回應,不妨礙自發性的動向」,這正是我們在與青少年對話時,深切自許的。
十一位青少年透過彼此來來回回地對話與梳理,析辨出不同教育形式帶來的經驗、記憶、傷痛、收穫與成長;敘說並共感著在不同團體中的關係互動與氛圍。他們探究每個人處在社會中,被定義成的名詞;他們反思「標籤」不代表負面,可以是中立的,只要自己能賦予其屬於自我的意義與價值。他們都走在青春的十字路口,同感迷惘、焦慮與混亂,在徘徊中遇見彼此;在對話中訴說、聆聽、相互剖析,並互相砥礪——可以作伴,並邁向成人。
「對話」,作為一種社會行動,以自我的生命經驗為入口,探向他者。在對話中,原本那些生命中難以言說的失落與傷痛,都可以自然地流淌出來。
「對話」,可以共感與療癒;可以透過他者的生命經驗更深地理解自己。當他者與自我的經驗共振,我們就能夠把這些經驗重新放置回歷史與社會脈絡中,產生對自我生命的轉化作用。我們就能夠練習以不同的視角看待與理解事件,這會擴大自我的視框。
也思實驗教育陪著一群青少年透過對話,整理、反思自己的生命經驗、情感體悟。側耳聽著青少年不再只是片面地訴說自己的欲望或痛苦;觀察著青少年可以在不同的生命軸向之中,重新理解自我的生命經驗,從只有自我的視角移動到進入人我關係的自己;感動著青少年能從關照自己走向關照他者。因為,如果能讓他們攜手結伴同行,成人之旅更有力量;更因為,能與同儕好好對話,生活與生命的解答也許就自然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