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基於歷史與政治文獻、歷史人物故事及作者個人經歷三條線索,描繪以中關係的演進史,兩支相似的古老民族,百年來是如何互動的。本書已有希伯來文及英文版本出版,此次臺灣繁體中文版,由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補助,除了新增一篇作者寫給臺灣的序文,也增加關於以色列與中華民國(臺灣)的新章節,期盼開創雙方高等教育的長期交流,並建構臺灣的以色列/猶太研究。
以色列與中華世界:猶太人、華人;耶路撒冷、臺北、北京(1890-2023)
內容描述
目錄大綱
目次
推薦序一 臺以交流的新起點 蘇宏達 1
推薦序二 一個生活在臺灣與大陸猶太人的長期觀察 薛智偉 5
中文版序 謝愛倫 11
自序 我的中國之路 謝愛倫 13
凡例 27
導論 中國的猶太社群 1
第一章 早年的反覆嘗試(1948-1955) 27
相互承認與外交關係的建立 33
以色列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 37
早年的關係 42
緬甸、蘇聯與印度幫助彼此初步接觸 45
以色列商貿代表團來華 49
一個錯失的歷史機遇? 55
第二章 摩西與雅各——在中國的兩位猶太人物 63
摩西.莫里斯.科亨(Moshe〔Morris〕Cohen) 63
雅各.羅森菲爾德(Jacob Rosenfeld) 69
第三章 私下接觸(1948-1956) 79
以色列左翼政黨成員訪問中國 80
訪問中國的其他以色列代表 86
以色列議會陣線 90
第四章 不接觸、不聯絡(1955-1978) 95
以色列共產黨與中國共產黨雙方關係的大躍退 100
展望:走出高牆 104
第五章 秘密接觸——掃羅.艾森貝格在中國 111
全球業務 113
韓國業務 114
通向以色列的經商之路 117
十億中國人熱切期盼 120
艾森貝格對以中關係的影響 123
艾森貝格去世之後 130
第六章 投資中國失敗的虧損——四家以色列公司的故事 133
在中國碰運氣的以色列商人 136
薩諾(Sano)案例 138
蠅頭微利的花生—奧賽姆(Osem)案例 143
經驗教訓 146
在華虧損指南:下個世代 149
第七章 最後博弈?——北京與耶路撒冷(1992-2018) 169
中國、以色列和香港 179
耐心如願以償:漸進建立外交關係 180
一九九二年以來的以中關係 184
一段載浮載沉的關係 191
第八章 以色列、臺灣、中國和其他領域 213
中國、巴勒斯坦和中東 213
伊朗—中國—以色列 222
中國與北韓的關係 226
以色列與臺灣(中華民國)的關係 228
國際舞臺上的中國 237
以中關係的未來 240
第九章 作者、中國和其他相關人士 245
孔子學院:創建、危機與回歸日常 251
和解的跡象 256
推廣漢語教學 260
在廣州思緒萬千 260
第十章 回首過去、展望未來 267
參考文獻 273
名詞對照 295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謝愛倫(Aron Shai)
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哲學博士。現為臺拉維夫大學歷史與東亞研究系教授。曾任臺拉維夫大學副校長,亦曾於牛津大學、多倫多大學、巴黎政治學院、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希伯來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等校的客座教授。專研東亞現代史。學術著作包括《東方戰爭的起源(Origins of the War in the East)》、《英國與中國 1941-1947(Britain and China 1941-1947)》以及《被軟禁的將軍:張學良(Zhang Xueliang - The General who Never Fought)》,還撰有三部希伯來語歷史小說。
譯者簡介
劉洪潔
山東省威海人,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世界史博士後流動站研究員,研究方向猶太史、以色列史、中東史。
編者簡介
蔡至哲
筆名蔡安迪。現職中研院近史所博士後研究員,曾任中研院文哲所博士後研究員、臺大兼任助理教授。著有《中韓儒者的秩序追求》,曾譯《理性的勝利》、《路德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