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航空技術是一種特有的專業技術和知識,美國軍事和技術專家在近代中國發展航空事業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媒介,但過去的研究並未突顯這一部分。本書將這一論題置於中美關係的視域中,對我們了解近代中國航空教育史和中美關係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脈絡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吳翎君 專序推薦
本書細緻梳理了1920年代以來近代中國航空教育的發展歷程。至1930年代,中國航空教育,先有德、美、義、蘇等外籍顧問參與,其中美籍顧問團以裘偉德(John H. Jouett)等為主,參與了中央航空學校的建置,深刻影響近代中國空軍教育發展。1937年,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中央航空學校輾轉遷至雲南昆明。1938年7月,定名為「空軍軍官學校」。1941年,中美兩國航空教育再起合作,中國派遣空軍軍官學校員生赴美,接受美式航空訓練及駕駛新式飛機,其重點是建立中國本土空軍,以加強空軍的作戰能力。這些中國飛行員返國後,一方面引入美式航空訓練知識;一方面也促成了「中美空軍混合團」(Chinese-American Composite Wing, CACW)成立,對近代中國航空教育產生莫大的助益。這些赴美受訓的空軍官校員生,後多成為空軍的重要幹部,對臺灣空軍的發展影響深遠。
本書特色
★蒐羅大量檔案史料,圖文並茂
★從中美關係的宏觀視角探究近代中國航空教育史
★榮獲國立國父紀念館評選出版碩士論文獎勵、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國家檔案應用獎勵
專序推薦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吳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