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黃河變遷史──東周至宋的歷代河事:鄴東故大河斷流×河徙年代推因×濟水三伏考證×汴河治理先例……滾滾黃河水,從史書而來!

黃河變遷史──東周至宋的歷代河事:鄴東故大河斷流×河徙年代推因×濟水三伏考證×汴河治理先例……滾滾黃河水,從史書而來!

作者: 岑仲勉
出版社: 崧燁文化
出版日期: 2024/07/10
ISBN-13: 9786263944824
書店 1






內容描述


黃河水流淌數千年,河道及流域幾經變化,
如何從史料記載的字裡行間去考證?
歷代的治水政策又暗示了黃河的多少變化?

東周河徙、治河方略、河事遺聞、濟水斷流……黃河故道與歷代水文變遷考證!

  ▎黃河的歷史變遷
  《黃河變遷史》是一部詳盡記錄黃河歷史變遷的學術著作,第二冊主要涵蓋了東周至北宋期間的黃河水文、河患以及治河工程。此卷詳細描述了黃河的故道變遷、治河策略及其影響,並探討了不同时期黃河治理的成敗。透過對黃河變遷的考察,該書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中國古代治水方法與挑戰的視角。

  ▎東周至兩漢的黃河
  第七節和第八節主要討論了東周至兩漢期間的黃河變遷。第七節從青海以東的水文介紹開始,分析了上古時期江淮和河淮的水系相通,並探討了濟水在東周時期是否為黃河正流的推測。該節還簡要描述了東周前黃河故道的形態和河道遷徙的可能原因。第八節則聚焦於兩漢時期的黃河,探討了鄴東故大河斷流的時間、西漢河患的情況及齊人延年獻策的歷史背景。同時,賈讓的治河三策和東漢的治河措施也在此節中詳細介紹,特別關注王景成功治河的方法。

  ▎隋唐時期的黃河
  第九節講述了隋唐時期的黃河變遷和治河工程。這一部分開始於三國至北魏的河事遺聞,接著描述了隋代間接治河的方法及其影響。唐代黃河的經行路線、唐代頻繁的河患,以及黃河南邊濟水斷流的時間和原因也在本節中得以詳細闡述。這些內容不僅揭示了隋唐時期治河的具體措施,也展示了當時人們面對黃河變遷所採取的應對策略。

  ▎五代及北宋的黃河
  第十節集中討論了五代至北宋初期的黃河情況,從黃河在五代的變遷開始,詳細描述了北宋初期的河患問題。本節還探討了「北流」的路線及其與「東流」的爭議,並分析了宋人其他的治河方式和技術。特別是對《元豐九域志》所記錄的黃河以及清汴工程的記載,為讀者提供了宋代治河的具體實例和技術背景。這部分內容不僅展現了北宋時期治河的複雜性,也反映了宋代治水技術的進步和挑戰。

  ▎《黃河變遷史》之於中華文明
  《黃河變遷史》卷二透過細緻的資料整理和分析,重現了東周至北宋期間黃河的變遷歷史,展現了古代人民與自然災害抗爭的智慧與勇氣。書中對於歷史上各種治河措施的探討,不僅有助於理解黃河治理的技術演變,也為當今的水利工程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此書不僅是一部學術研究的珍貴資料,更是一部記錄著中華文明水利智慧的鉅著。

本書特色

  本書是《黃河變遷史》之卷二,詳實記錄東周至北宋期間黃河的變遷與治理,涵蓋水文變遷、治河策略等。書中結合歷史文獻和實地考察,深入分析各時期黃河故道的形態及河患成因,展現古代中國的治水智慧,更評估不同時期治理措施的成敗,對現代水利工程提供豐富且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歷史經驗,是一部學術性與實用性兼備的著作。


目錄大綱


第七節 東周黃河改道以前的故道
一、青海以東黃河的水文介紹
二、上古時江淮的下游相通
三、上古時河淮的下游相通
四、闢濟水三伏三見的玄想或謬說
五、東周時黃河故道的異名怎樣見得濟水是東周時黃河的正流?
六、東周前黃河故道的簡描
七、東周河徙原因之推測
第八節 兩漢的黃河
一、鄴東故大河到什麼時候才斷流?
二、西漢的河患
三、齊人延年獻河出胡中之策
四、賈讓的治河三策
五、其他的治河方略和技術
六、東漢的治河
七、王景的成功靠什麼方法?
第九節 隋唐的黃河
一、三國至北魏之河事遺聞
二、隋代的間接治河
三、唐代黃河的經行
四、唐代的河患
五、黃河南邊的濟水何時及何故斷流?
第十節 五代及北宋的黃河
一、黃河在五代
二、北宋初期的河患
三、「北流」走哪一條路?
四、橫隴道的回復又「北流」與「東流」的爭執
五、宋人其他的治河方式
六、宋人治河的技術
七、宋代河患的分析
八、《元豐九域志》所著錄的黃河
九、清汴的工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岑仲勉(西元1885年8月15日~1961年10月7日)

  名銘恕,字仲勉,原名汝懋,廣東省順德市人,中國歷史學家。在先秦史、隋唐史、文獻學、中外關係、邊疆史地、突厥史、蒙元史等多個領域建樹卓越, 與陳寅恪並稱「唐史雙子星」。 其所著《隋唐史》反映了他在隋唐史通論中的創見,著有《元和姓撰四校記》、《西周社會制度問題》、《隋唐史》、《突厥集史》、《黃河變遷史》、《岑仲勉學術論文集》等。






相關書籍

社企是門好生意?社會企業的批判與反思

趁我們還有時間:脫北者朴研美在美國【限量作者親簽版】

重探戰後臺灣政治史:美國、國民黨政府與臺灣社會的三方角力

何以為雍正?:從蓄勢隱忍到權力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