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餐桌上的文化人類學:從產地、烹調到進食,與我們密不可分的飲食奧祕與演化史

餐桌上的文化人類學:從產地、烹調到進食,與我們密不可分的飲食奧祕與演化史

作者: 班哲明.阿爾德斯.烏爾加夫特
出版社: 日出出版
出版日期: 2024/06/26
ISBN-13: 9786267460405
書店 1






內容描述


一盤食物揉合了自然史(我們烹煮的動植物之演化經過)與
人類史(我們藉以「引導演化」、繁殖且烹煮這些動植物之方法),
飢腸轆轆的你,是否願意先停下腳步探究這些?
這是本由人類學家和歷史學家帶路的人類飲食發展史。

  我們在超市或許會短暫停留,端詳起一種從沒看過的水果(可能是火龍果),還會在冷凍魚貨區問起某種外貌駭人的魚(也許是鮟鱇魚),思忖著誰會吃、怎麼煮(或要不要煮),抑或望著某樣熟悉的東西(如一整袋穀麥),然後赫然驚覺我們居然完全不知這是怎麼製成的。

  本書探討了飲食可能迫使我們提出的問題,還有關於食物的歷史如何影響當代人的口味和飲食偏好,以及文化是如何帶領我們的雙手拿起、採剪下一顆草莓,一心想著一道美味的甜派。這顆馴化後的草莓不是自然的野生品種,而是已隸屬實作及信仰的範疇,亦即我們稱作「文化」的一部分。若非人類的干預,玉米也僅是另一種青草罷了。

  舉凡遷徙、政治與群體身分的變化,
  皆形塑出人類的飲食,
  而我們正可學著從餐盤到廚房、工廠,乃至田野,
  一路追溯這些社會力量所曾遺留的軌跡。

  從農業的起源到料理真實性的當代論辯,從波斯帝國的盛宴到日本職人對刀具的講究,帶領讀者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飲食文化之旅,從而一窺堂奧。歷史學家班哲明.阿爾德斯.烏爾加夫特與人類學教授梅莉.懷特透過訴說迷人的故事、深究歷史的經過,提出了全新的視角,以供人們瞭解飲食的自然史、文化史,和形成料理的社會規範之間,存在著何種關聯。

  ──三大主題,深入淺出地探討人類飲食方式的演變、文化意涵以及背後的歷史脈絡。

  ▌主題1:飲食的起源與文化根源
  農業的誕生與人類飲食的轉型
  帝國的盛宴:飲食、權力和文化認同
  感官的盛宴:飲食文化的人類學觀察
  ▌主題2:全球化進程中的飲食變遷
  香料之路:全球貿易與飲食交流
  殖民主義的遺產:飲食、權力和文化同化
  工業化的影響:飲食生產、消費和科技革新
  ▌主題3:現代社會的飲食文化
  飲食認同的追尋:傳統、全球化與文化焦慮
  飲食的示能性:餐具、禮儀和文化實踐
  飲食的未來:永續發展、文化多樣性和飲食倫理

名人推薦

  「食物構成人類史的方式錯縱複雜,宛若充滿著故事的地下墓穴,等待我們去發掘、揭曉、訴說。班哲明.烏爾加夫特與梅莉.懷特的文字中盡是飲食的相關內容,而這些,也正是人類生活中不容改變的事實。《餐桌上的文化人類學》帶我們踏上了一段驚心動魄的人類靈魂之旅。」──猶太裔英國名廚暨詹姆斯.比爾德獎(James Beard Foundation Award)獲獎作家約塔姆.奧托倫吉(Yotam Ottolenghi)

  「有誰能比一個結合了歷史學家和民族誌學家的團隊,更擅於闡述「吃」在人類生活中扮演的多重角色呢?讀者將會發現,兩位作者同時呈現來自特定書籍、工匠、農人的鮮明描述,以及進展快速、迷人又啟發人心的飲食史。」──《帝國與料理》(Cuisine and Empire: Cooking in World History)作者瑞秋.勞丹(Rachel Laudan)

  「本書思慮周延、見解獨到,邀請大家經由文化審視飲食,亦經由飲食審視文化。擁有烏爾加夫特與懷特這對母子相伴,帶領眾人歷經從『農業誕生』到『現代東京可頌麵包裡層壓技法』的一切,其樂無窮,且惠我良多。」──《叉子哪裡來:人類烹飪及飲食史》(Consider the Fork: A History of How We Cook and Eat)作者碧.威爾森(Bee Wilson)

媒體推薦

  「人類從逐漸改變對新石器革命的理解,一路到改造有機體的基因,追求速食、慢食,乃至折耗環境的研究中,仿若劃出了一道優美的弧線,而我們所關注的,在於那弧線後繼的延伸。」──《美酒的世界》(World of Fine Wine)

  「飲食向來提供了表達文化認同、地域差異、品味程度與經濟地位的方式。懷特與烏爾加夫特追蹤了數百年來,這些過程跨越全球所留下的軌跡。他倆綜整而出的結論值得慶賀,卻也發人省思。」──《內幕》(Inside Story)

  「究其核心,《餐桌上的文化人類學》是封寫給飲食史及飲食人類學的情書。」──《時事》(Current)


目錄大綱


引言

短文1 杜奇歐的伊甸園
Chapter 1 農業起源之本質與文化
短文2 西明石的明石燒
Chapter 2 古時的主要糧食帝國
短文3 咖啡與胡椒
Chapter 3 中世紀的口味
短文4 辛奇之前
Chapter 4 哥倫布大交換/世界的重塑
短文5 烈酒保險箱
Chapter 5 社交飲品與現代性
短文6 巴拿馬之真實性
Chapter 6 殖民與咖哩
短文7 冰櫃
Chapter 7 食物的工業革命
短文8 Bricolage
Chapter 8 二十世紀的飲食文化/大型食品業者及外界對其不滿之處
短文9 菜單上的Nem
Chapter 9 飲食的方式

作者註記
參考資料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班哲明.阿爾德斯.烏爾加夫特(Benjamin A. Wurgaft)

  作家暨歷史學家,曾先後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紐約新學院與衛斯理安大學(Wesleyan University)任教。他也是麻省理工學院的人類學訪問學者,以食物和其他主題為題的撰文,經常出現在《食品研究期刊》(Gastronomica)、《洛杉磯書評》(Los Angeles Review of Books)與《刺蝟評論》(Hedgehog Review)等知名期刊上。著有《肉食星球:人造鮮肉與席捲而來的飲食文化》(積木文化)及《公共思考:史特勞斯、列維納斯、鄂蘭》(Thinking in Public: Strauss, Levinas, Arendt)。

梅莉.懷特(Merry I. White)

  美國波士頓大學人類學教授,著有《日本咖啡生活》(Coffee Life in Japan)及《完美的日式風範:在動盪的時代下建立家庭》(Perfectly Japanese: Making Families in an Era of Upheaval),曾獲日本政府頒贈「旭日章」(Order of the Rising Sun),表彰其在日本人類學之貢獻。

譯者簡介

侯嘉珏

  英國新堡大學筆譯所畢。

  任職於中央政府多年,專責中英迻譯,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心,與心臟的人類史》、《質感生活編輯術》、《檔案:一部個人史》等書。






相關書籍

質化資料分析:MAXQDA軟體的應用

揭開中國愛滋疫情真面目

世界最偉大的謀略學經典

族群、國家治理、與新秩序的建構:新自由主義化下的族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