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其實我們都有點怪,與世界格格不入也沒關係!

其實我們都有點怪,與世界格格不入也沒關係!

作者: 張昕
出版社: 晴好出版
出版日期: 2024/06/19
ISBN-13: 9786267396933
書店 1






內容描述


✦✦✦✦大多數的不正常,其實都挺正常的✦✦✦✦
社交恐懼症、拖延症、情緒失調、憂鬱、恐慌症……,
不必焦慮那個不易被接納的心裡角落,
一邊躺平一邊努力,真心接納有點怪的自己。
成長是發現自我的過程,從容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日常生活中的怪誕背後‧不易被察覺的心理角落◀
  整容癖、購物狂、炫富、喜新厭舊、囤物癖、衰神上身……
  對於自己容貌的焦慮、明明很富足卻老愛哭窮、無法抑制的購物欲等,有些令人難以理解的行為模式,背後都有可以被分析的心理狀態。無論它們看起來多麼荒謬可笑、不合常理,其實背後都有自圓其說的動機。如此,學會理解他人,也更能認識自己。擁有同理之心,就更願意探索世界。

  ▶別怕我們都是奇怪的人‧你只需要提升病識感◀
  社交恐懼、電話恐懼、恐慌症、強迫症、拖延症、憂鬱症、情緒失調……
  生活中誰沒有一些情緒上的問題呢?誰沒有過一點 焦慮、抑鬱、拖延呢?誰又不曾有過「社交恐懼症」、「電話恐懼症」、「晚睡強迫症」、「遲到強迫症」等奇奇怪怪的症頭呢?我們應該做的是正視、接納,跟這些「異常」和諧共處,而非否定、無視,將問題妖魔化。我們都有「奇怪」的狀況,當你了解了這些都是怎麼回事後,如果不妨礙到他人,也就不再需要在意。

  ▶人生在不斷做決定‧不斷匍匐前進◀
  內驅力與外驅力、內捲還是躺平、為焦慮買單、認知的自我欺騙……
  剛踏入職場的新人焦慮;外在環境的惡意對待,遭遇職場暴力、精神暴力;要繼續升學,還是要先工作?要留在家長,還是選擇去大城市發展?縱觀整個生命歷程,我們任何的人生階段都會伴隨著巨大的身份轉換與危機,還有大小不等的挫折。不要把眼前的挫折無限放大,因為挫折是人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經歷的,起起落落是生命的常態。

  ▶自我療癒‧相信被接納的我才是完整的我◀
  「認識自我」和「接納自我」正是不斷自我成長、自我提升的基礎。一個人只有準確覺察到自己內在的真實情緒體驗,接納完整的自我(「完整」既包括「好的」,也包括「不好的」),才能合理管理自己的心理狀態。學習用「無條件的積極關注」、「接受當下的正念訓練」好好善待自己,即使面對惡劣內捲的外在環境,依然可以用「一邊躺平,一邊努力」的態度,順勢漂流,保存實力,終能厚積薄發。

  ✦
  本書結合心理學與媒體傳播兩位作者專業背景,用輕鬆有趣的筆調,梳理我們日常會遇到的心理困惑,解答我們在情緒、情感、職場與生活、個人成長、自我療癒等方面的現實難題,不吝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接納這一切。

  【沒關係我們都有點怪  精彩摘要】
  ✦一個人只有準確意識到自己的真實狀態,覺知到自己內在的情緒體驗,才能合理管理自己的心理狀態。

  ✦如果人不能知道自己內心要什麼,就只能一直處在徒勞的掙扎中,任憑焦慮對自己造成傷害而不自知。

  ✦每個人都需要向別人展現自己,而自我展現的動機不外乎希望被人喜歡、被人關注或被人尊重。

  ✦適度的「喪」反而有利於情緒調節。它讓人試著接受眼前的現實,從「心窮」的焦慮中暫時解脫出來,喘口氣歇一歇,不再承受苦求不得的煎熬。

  ✦斷捨離也是一種情緒調節的手段,先購物,再扔掉不必要的物品,這樣就獲得了雙倍的快樂。

  ✦接納正常範圍內的購買和斷捨離本來就是人生的常態,不需要改變的,唯一需要改變的就是努力賺錢,讓自己的能力匹配得上自己的欲望。

  ✦如果我們相信自己是有選擇的,就會獲得控制感、掌控感,而不會產生無助感、被迫感,從而獲得主觀能動性。

  ✦很多患有電話恐懼症、說話恐懼症或社交恐懼症的人,都是太在乎別人的眼光。

  ✦人本來就是有長處也有短處的,不同的人擅長不同的領域,只要工作和生活沒有被嚴重影響,就不必太放在心上,揚長避短就行了。

  ✦不開心、悲傷、絕望、厭世等各種痛苦的情緒持續不斷地折磨患者,超過兩週就可以稱為憂鬱症,少於兩週一般稱為憂鬱狀態。

  ✦憂鬱症不是矯情,不是小心眼,不是不堅強,更不是太閒了,而是大腦部分機能出現了障礙。

  ✦把百分之一的擔憂放大成百分之百的恐懼,甚至會因為百分之一的不確定毀掉自己百分之九十九的美好人生。

  ✦樂觀主義者總是能使用積極的情緒策略和歸因策略,甚至只關注並放大事物中的積極因素,而忽視消極因素。

  ✦把別人的行為和結果都歸結於自己,這不僅是一種將自己神化的錯誤認知,也是很多人痛苦的根源。

  ✦下次你心中的拖延小人和勤奮小人在打架時,你就讓拖延小人轉告勤奮小人:我不是在拖延喔,而是在曲線中完成任務。

  ✦還是要讓自己忙起來,忙到忘我的狀態,就會明確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目標和動機也會變得更加清晰。

  ✦她發自內心地想擁有全新的生活方式,這才是她積極成長的真正原因。

  ✦生活將主動權完全交給我們,後果也由我們完全承擔,因此我們就有了選擇的自由,也意味著我們需要發展出更加自律的能力。

  ✦成為大人後的第一課,就是學會掌控自己的人生。

  ✦提醒自己:「我現在的這些困擾,或許並不是因為我自己不夠好。」認識到這一步,才能意識到自己正在成為心理虐待的受害者。

  ✦看對方是「對人」還是「對事」,看主管對你的批評是針對問題處理,還是單純衝著發洩情緒,最終的結果是問題解決了,還是你的自尊降低了。

  ✦人生苦短,只要是不合格的伴侶或是主管,我的建議都是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和不值得的人的糾纏上。

  ✦如果你明知道自己不能成為那樣的人,就另找適合自己的路,要相信絕對有好的或者

  適合你的職場環境,不可能任何地方都是一片黑暗。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自我療癒的實用手冊,從提出問題開始,察覺自己的「異常」,分析背後的心理狀態,建議解決狀態的方法,在作者的敘述脈絡中,我們可以學著走出困頓,跟自己的怪誕狀態和平相處,終究會看見不同的生命風景。

溫暖推薦

  李旻珊|捷思身心醫學診所院長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螺螄拜恩|人氣作家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按首字筆畫排序)


目錄大綱


前言|只會販賣焦慮的不是真正的心理學

第一部分 日常生活中的怪誕 不易察覺的心理角落
01整容癖——被塑造出來的容貌焦慮
02搞怪網紅——獵奇的心理需求
03購物狂——獲得自尊感的滿足
04炫富——正向情緒體驗
05哭窮厭世黨——內心不安的產物
06喜新厭舊——不在乎天長地久,只要曾經擁有
07囤物癖——不合理的物資焦慮
08宅男女——內在動機的決定
09衰神上身——好事永遠不會發生
10反話高手——悲觀主義與防禦性悲觀主義

第二部分 別怕我們都是奇怪的人——提升病識感
01控制焦慮,重回生活正軌
02學會用佛系的方法戰勝拖延症
03社交恐懼症與過度社交的一體兩面
04社交焦慮——電話恐懼症
05憂鬱症不是矯情
06季節性情緒失調
07被忽視和妖魔化的產後憂鬱
08情緒性胃病不僅僅是心理作用
09重大事件前的焦慮緊張
10過度換氣與恐慌症——壓力下的焦慮
11強迫症—腦海中的惡毒聲音
12遲到強迫症——成長的創傷

第三部分 人生大事記:在不斷做決定中匍匐前進
01內驅力與外驅力,找到人生的答案
02長大成人——掌控自己的人生
03內捲還是躺平?
04新成員適應——職場新人的焦慮
05認識精神暴力——習得性無助
06識別職場暴力——不吃沒有意義的苦
07拋開收穫談付出毫無意義——職業倦怠
08為焦慮買單——在職進修的必要性
09認知的自我欺騙——留在大城市還是回到家鄉?
10資源分配——平衡工作與生活

第四部分 自我療癒——被接納的我才是完整的我
01面對曲解和惡意攻擊——穩定的自我同一性
02自我接納——接受自己「做不到」
03糾正錯誤認知——克服社交恐懼
04低自尊的人——放下評價積極關注自我
05心理虐待——避免陷入反思的陷阱
06走出恨意,過快樂人生
07真正接納自我——正念練習
08自我情緒調解的策略
09逆境求生——可以躺平不能擺爛
10不處理,接納它

後記|上帝的視角 走出牛角尖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 昕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老年學會會士,主要研究方向:發展心理學、情緒心理學。擔任多家國際權威學術期刊副主編、編委;作為中國方成員參與歐盟「2020地平線計畫之瑪麗居里行動」、歐盟「COST Action-Lever Age」等專案。已出版作品《了不起的心理學》。
 
夏白鹿

  資深媒體人,國家二級心理諮商師,「Dr昕理學」創辦人。香港浸會大學國際新聞學碩士,在《香港商報》任記者期間,榮獲香港報業工會頒發「最佳新聞報導獎」。
 
  兩位作者聯合創辦「Dr昕理學」與知乎專欄,曾分別獲得北京大學2017網路新青年、知乎年度榮譽知友稱號,擅長以貼近生活、輕鬆幽默的敘事方式,向大眾分享科普心理學知識,內容主要有發展心理學、情緒發展與調節、個人成長及親密關係等。






相關書籍

愛的解答之書:專屬於愛的答案(柔紋皮面燙金+方背穿線精裝)

你可以難過,但別為一句話傷透心:高敏感型人格不受傷的溝通技術,辨識9種有毒人格,40種情境練習,跟誰都能溫柔而堅定對話

別照單全收你的念頭: 你不能停止負能量,但可以練習不亂想

一本書終結你的拖延症【漫畫版】:透過「小行動」打開大腦的行動開關,懶人也能變身「行動派」的37個科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