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後殖民與文化主體意識

後殖民與文化主體意識

作者: 李喬
出版社: 客家委員會
出版日期: 2024/05/20
ISBN-13: 9786267242261
書店 1






內容描述


與其說李喬是為了撰寫文學與文化評論而長期廣泛大量地閱讀,不如說剛好相反,他是「凝視現實有感——大量閱讀,深化思考——論述問題,提出解方」。李喬的知識飢渴症,是因為他有持續關心,想要釐清、解釋、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攸關他所生存的島嶼,以及與他一起共頻呼吸的島嶼子民。

  這些問題不是一本書、一種主義、一類思潮可以釐清與解答。

  那個被怪獸追趕的惡夢,既是指涉「生命是痛苦的符號」,也是臺灣命運的隱喻,惡夢纏繞的時間有多長,李喬閱讀、思考與寫作的時間就有多長。這不只是隱喻,這是李喬的生活現實與生命實體。

  這個生命實體,從青年時期思索「痛苦的符號」開始。他所遇到的老師博學者眾,帶領他進入知識海域,如中國文字學、西方哲學、佛學、易學、心理學……等等,而他所自學的各種文藝思潮與文學理論,現代主義、存在主義、寫實主義、自然主義、浪漫主義、魔幻寫實、後現代主義、後殖民主義、後設理論,無所不包,

  還有各種歷史書籍、符號學、語言學、文化研究、文化人類學……。

  1990 年代開始,臺灣現實與臺灣命運的課題開始纏繞李喬,他的閱讀更積極更廣泛了:「約在1990 年之後十多年,我才始於自我強迫,終而狂熱投入,苦讀文化人類學的書籍,旁及現代民族、國家、權力、殖民、生態的論述,都是自修苦學(當然也向多位行家請益),顯然所學不完整。但我努力思索探索,追求體系性理解——這是我中老年後最美好的一部分。」

  如此這般,李喬建構了一張幅員遼闊的閱讀地圖,地圖上密密麻麻註記了無數閱讀旅棧,每一個旅棧都幻變成無數評論,「雜學家李喬」誕生。所有的跨界閱讀都成為「雜學家李喬」的脊骨血肉,織就他的思考紋理與思想體系,更成為他的靈魂底色。我認為,李喬的評論甚至比他的小說更貼近「李喬本尊」,更能彰顯「思想家李喬」的整體面貌。


目錄大綱


向反抗的哲學家致敬
為臺灣而寫:李喬的文學、哲學與行動
為臺灣文學「做膽」
編輯凡例

我的文化追尋──代序
臺灣習俗的探討
臺灣人的禁忌
肝膽古劍廖中山
文化(Culture;Kultur)
臺灣人原型——序高俊明牧師《十字架之路》
「在場」的藝術
《文化、臺灣文化、新國家》自序
認知與行動——一種遺言
「認同」的奧祕
客家文化的反省與展望
誰解傷心飲泣人——序新譯《亞細亞的孤兒》
從文化觀點論本土化
語言暴力在臺灣
明牌的哲學分析
「立委毒西瓜」為惡實況樂透症候群
大陸財神爺
「客家學院」說帖
善用臺灣之弱
「愛」的困境
意義與病毒
樸素的臺獨大路
向新住民致敬
細說「三腳仔」
傳統與創消化「中國結」
語言教育的基進改革
「教育權」的絕壁
中國的「民族主義」
「媒體帝國」在臺灣
倡組「土石流」說
惡的巔峰之後
走過「毒蛇坑」
「臺灣主體文化」建構的理論與實務
文化臺灣工程師——敬序《臺灣文化論》
正牌客家詩文——序《臺灣客家文學選集》
見證「文學客家」——序「客文小說集」
超越悲情唱吾歌
回溯就是前航——序王泰澤《母語踏腳行》
「臺灣客家」的文化議題
臺灣的「特殊後殖民性」
認同思想在臺灣
「臺灣思想」初探
「福林橋畔」的禮儀——《福林橋畔》序
臺灣人的啟蒙書——序《落土蕃薯》
臺灣論述地攤巡禮
客家人的文化反省與族群發展
後殖民時代,臺灣「自我文化意識」的探索
在悲劇中解脫:「馬勒第六交響曲」導聆
春暉版《李喬文學文化論集》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喬

  本名李能棋,1934年出生於苗栗大湖。新竹師範學校畢業,勤於涉獵各類知識,形成作品豐富內涵,創作包括小說、詩、散文、戲劇、雜文、評論等。精擅多樣類型,講究形式變化,主張「文學志在反抗」和「臺灣主體意識」,作品已有多國語言外譯。寫作之外,另亦積極參與社會運動及公共事務。曾獲吳三連獎、國家文藝獎、臺灣文學金典獎、行政院文化獎等。

編者簡介

李喬全集主編:黃美娥

  現任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另亦擔任國家藝術基金會董事、漢學研究中心指導委員、臺灣圖書館臺灣學研究中心諮詢委員等,曾任臺灣大學臺文所所長、臺灣文學學會理事長。長期從事臺灣文學研究與史料編纂,著有《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古典臺灣:文學史.詩社.作家論》及論文百餘篇,另編有《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文學作品目錄》、《臺灣原住民族關係文學作品目錄暨選集1603-1945》、《世界中的臺灣文學》等十餘種。曾獲竹塹文學評論獎首獎、巫永福文學評論獎、國家圖書館「臺灣各大學學術資源能量風貌」文學研究專書高被引排序第一。

評論卷主編:楊翠

  1962年生,臺中人,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曾任《自立晚報》副刊編輯、《自立週報》全臺新聞主編、《臺灣文藝》執行主編、臺中縣社區公民大學執行委員、行政院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主任委員,現任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著有散文集《最初的晚霞》、《壓不扁的玫瑰:一位母親的318運動事件簿》、《年記1962:一個時代的誕生》,傳記文學《永不放棄:楊逵的抵抗、勞動與寫作》,學術論文《日據時期臺灣婦女解放運動》、《少數說話:臺灣原住民女性文學的多重視域》,並與施懿琳合著《彰化縣文學發展史》,與廖振富合著《臺中市文學史》。






相關書籍

小王子

十方一念 珍藏版

庶香門第(一)

一萬個扭曲的祝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