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道次第之道

道次第之道

作者: 濟群法師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 2023/09/07
ISBN-13: 9786263188112
書店 1






內容描述


修學離不開四個一,
那就是一個目標、一張地圖、一位導師、一群夥伴。
一個目標──就是解脫;
一張地圖──就是《道次第》;
一位導師──就是依止修學的善知識;
一群夥伴──就是菩提道上的同修。
 
道次第,即由淺而深的修道次第,古今大德多有相關著述,而藏傳佛教宗喀巴大師所造的《菩提道次第論》,更以其內容完整、次第清晰而影響至今,廣為四眾弟子推崇。
 
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論》包括《廣論》和《略論》兩部,從道前基礎開始,由下士道(人天乘)、中士道(聲聞乘)、上士道(菩薩乘)層層遞進,將三乘佛法總攝於一一成佛之道。完整概括了走入佛門至成就佛道的全部過程。
 
學佛,是要從生命的不良狀態中走出,走向解脫、走向菩提。《道次第》這部論典為我們指明了一條穩健而直接的道路。通過這一引導,可以使我們擺脫凡夫心,進入解脫的軌道、成佛的軌道。
 
本書收錄了濟群法師關於《道次第》的系列開示,同時附上《三主要道》講記,這些內容不僅有助力我們更好的修學《略論》,同時也能快速掌握佛法的修學要領。


目錄大綱


編者的話
《道次第》修學意義
《道次第》修學漫談
《道次第》修學地圖
一、從目標與方法說起
二、道前基礎
三、下士道
四、中士道
五、上士道
六、結束語
《道次第》修學要領
一、目標:捨凡夫心、成就佛陀品質
二、要領:三主要道
三、建構:道前基礎及三士道
《道次第》實修理路
一、加行——修法的共同基礎
二、正行——止觀實踐
三、結行與未修中間
《道次第》中的菩提心
一、菩提心與三士道的關係
二、菩提心與修法
三、菩提心與暇滿人身的重大意義
四、菩提心與皈依三寶
五、菩提心與人天善行
六、菩提心與念輪迴苦、求出離解脫
七、菩提心在大乘佛教中的重要性
八、菩提心的發起因緣
九、菩提心的受持儀軌
十、菩提心的實踐
十一、菩提心與空性見
《道次第》修學的目標和重點
一、兩大目標
二、三士道修學提示
三、結說
三士道修學概要
一、道前基礎與下士道的重要性
二、中士道的修學
三、上士道的修學
論「方便與慧,成佛缺一不可」
一、成佛修行的兩大內容
二、大乘和尚與蓮花戒的辯論
三、從法義上辯證
四、對所引經典的分析
《道次第》與唯識修學
為什麼先學《道次第》
真誠、認真、老實
理解、接受、運用
對學習進行規劃
將佛法落實心行
《道次第》修學劄記
《道次第》的思想淵源
關於依止法
如何成為具格弟子
下士道修學中的注意事項
暇滿、義大、難得
辯證看無暇
人生佛教和下士道的修行
如何念死無常
皈依三寶的意義
業的造作與積聚
業的認識
業力與懺悔
無生懺和心的本質
煩惱、業、果報
承前啟後的中士道
以觀苦鞏固出離心
從認識苦到解脫苦
「我見」為一切煩惱之本
解脫道和菩薩道
《道次第》的核心內容
如何信受並發起菩提心
受持菩提心的要領
關於自他相換
菩薩道的修行
大乘的慈悲和聲聞乘的四無量心
止觀的實質
分別與無分別
分別與執著
《道次第》修學規則
《道次第》修學釋疑
《三主要道頌》講記
一、緒論
二、修學三主要道的意義
三、造論目的
四、策勵聽聞
五、出離心
六、菩提心
七、空性見
八、結束分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濟群法師童真入道,出家四十餘載。為溈仰宗第十代傳人、斯里蘭卡佛教與巴利語大學榮譽文學博士、中國社科院特約研究員及多所大學客座教授。1980年就讀於中國佛學院,隨後於閩南佛學院、戒幢佛學研究所等地任教。從事教育幾十年來,對如何有效修學,有著深入的觀察、思考和實踐。由此,提出修學五大要素,創建三級課程體系,令無數學人蒙益。1992年起,面向社會及高校舉辦講座,開中國內地弘法之先,法音流布海內外。同時筆耕不輟,出版「智慧人生、修學引導、以戒為師」等叢書四百多萬字。以純正的佛法知見,剖析社會問題,釐清修學誤區,提出切實的解決之道。相關著作:《菩提大道:《菩提道次第略論》講記(全套三冊不分售)》《超越「二」的智慧:《金剛經》探微》






相關書籍

迴旋宇宙 1:地球謎團與平行宇宙

門徒學校(上)

我就是本尊:大圓滿斷惑之道

回歸星河:法性大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