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光復初期臺灣的文化場域與文學思潮

光復初期臺灣的文化場域與文學思潮

作者: 徐秀慧
出版社: 萬卷樓
出版日期: 2024/06/01
ISBN-13: 9786263860988
書店 1






內容描述


本書爬梳了臺灣光復初期(1945-1949)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等權力場域對文學生產的影響。以二•二八事件為界,分析省內外文化人如何占據報刊雜誌的位置,集結勢力,爭取文化生產的支配權,與國民黨官方進行意識形態與美學的鬥爭。這是經過二、三十年代以來社會主義思潮洗禮的臺灣文化人,與大陸經過抗日戰爭「文章下鄉」、「文藝大眾化」經驗的進步文化人,共同合作的結果。省內外文化人此一「民主化」的追求,在二•二八事件的淸鄉鎭壓後,僅能以文學議論的方式介入社會現實的改革。在冷戰與內戰交迫的局勢下,省內外文化人以社會主義的寫實批判精神、統一文化陣線,展現他們對美國扶持的蔣介石政權的批判。


目錄大綱


第八輯總序 1
推薦序 深深祝願兩岸同胞未來能夠攜手同行 呂正惠 1
目次 1
引言 1

第一章 回歸中國與臺灣政經社會的危機 33
第一節 光復前史:光復運動與行政長官公署的設立 35
第二節 國民政府的接收與官僚體制的確立 61
第三節 中央、長官公署雙重經濟接收 91
第四節 「光復變奏曲」:從二.二八事件到「美軍協防」 109

第二章 權力場域的結構與自主性文化場域的生成 127
第一節 長官公署的文化政策:保守與民主的縫隙 128
第二節 官方報刊的勢力角逐與民主文化人的介入 145
第三節 民間報刊的人脈與政治傾向 169

第三章 左翼言論、民主思潮與二.二八事件的革命困境 203
第一節 「三民主義熱」與社會改革意識 204
第二節 國內政治動向與臺灣政治出路 217
第三節 殖民地的傷痕:二.二八事件與臺灣文化的局限性 245

第四章 臺灣文化的重建與左翼文學思潮的復甦 259
第一節 龍瑛宗之「科學的世界觀」與臺灣文化重建 259
第二節 「魯迅熱」與左翼文學思潮的復甦 278

第五章 去殖民地化與新中國的召喚 311
第一節 臺灣文學的「特殊性」與「一般性」 312
第二節 社會主義文藝理念的復甦與中挫 343

結語 389
附錄一 401
附錄二 從臺灣文學研究走向中國之路 457
後記 471
參考文獻 475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徐秀慧

  臺灣淸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任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閩台區域研究中心臺灣文學所所長,兼任中國丁玲研究會理事、臺灣夏潮聯合會副會長,著有《戰後初期臺灣的文化場域與文學思潮(1945-1949)》、《跨際的臺灣文學研究──鄉土、左翼與現代性的反思》、《光復變奏》等專書。曾在《文學評論》、《魯迅研究月刊》、《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等兩岸核心期刊發表數十篇學術論文,近年持續研究兩岸左翼文學思潮,梳理中、日普羅文學的理論旅行;探討魯迅、瞿秋白的左翼文學思想;丁玲從上海到延安的革命實踐路徑;臺灣抗日文人葉榮鐘、保釣健將郭松棻的民族革命思想,展現自一九二○年代以來兩岸反殖民、反壓迫的民族復興運動與左翼文學的連動關係。






相關書籍

聊齋的帷幔

小清新帆布杯套《案簿錄》虞因

通靈事務社2:還沒找到狗狗

一個人去旅行2年級生(行李箱捨不得貼紀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