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是中國歷史上最血腥、痛苦的一段歷史,
封閉的古老帝國,被機槍與輪船殘暴地打開。
直到心愛的圓明園被焚毀前,帝國的人們只在乎
──洋鬼子為什麼不下跪?
兼具學術性與可讀性,史學權威帶您看見真正的清末危機;
融合史學與心理學,跨領域研究初試啼聲之作!
§ 華夏至上,天下皆夷!唯我獨尊的文化概念
洋人屢犯之時,清代朝堂之中,自臣下至帝王,無不荒謬地論著上天「可憐」這批不開化的「蠻夷」,故讓他們發明船舶機械,使他們得以遠渡重洋,前來中國薰沐禮樂教化。
「敵艦入港,為求禮樂教化;洋兵進犯,只慕文化薰陶!」絕對的自信產生盲目,舉朝盲人將國家推上滅亡之路。這種不可一世的文化自信從何而來?
§ 順從或反抗?清醒地看國家滅亡還是痛苦地尋找出路?
鐵屋中總有幾個清醒者——那是洋務派,希望改革的李鴻章、恭親王奕訢、郭嵩燾、曾紀澤。可是擺在他們面前的,不僅有國家興亡與傳統價值的拉扯,還有從民眾到帝王上下前所未有的一心反洋。區區幾人,卻要扛住江山,縱有能力也無力回天。
但他們必須選擇:是要明白一切,眼睜睜看著國家敗亡;還是痛苦地負重前行,為天下生民尋出路?
§ 壓抑、扭曲、逃避……「義和」,中國人民全體生病的展現
義和團竟然可以變成正規軍隊?讀過書的大官也滿口天神助陣?
刀槍不入、紅繩拽樓、空中擲火、天神下凡的神話,竟是全中國的集體心理變態產生物!對洋人的積怨已久,對自己的無能憤怒更深,扭曲之下,變成了義和團的神話,連朝廷的士大夫乃至於掌權者慈禧太后都深信不疑,釀就了八國聯軍的悲慘結果。
本書特色
本書從近代中國正統士大夫的文化心理、認知心理與社會心理三個層次上展開分析,考察中國正統士大夫對異質文化的排斥態度是在什麼背景下形成並強化的,這種態度又如何延續到了近代,在應付西方文化挑戰的方式上產生了哪些嚴重的消極影響。
儒家文化的困境,近代士大夫與中西文化的碰撞:洋務派VS清議派,學習西方事物就是漢奸!歷史學家蕭功秦談「中國」停滯不前的根由
內容描述
目錄大綱
序言
第一章 近代中西文化衝突的歷史背景
華夏文化圈與外部世界
中央集權與華夷秩序
拒絕向天子跪拜的蠻夷
一個深深沉睡的古老民族
第二章 正統士大夫是怎樣認知西方事物的
研究士大夫群體認知心理的意義
認知心理中的兩種機制
中國傳統觀念的三個特點
強制性附會:認知西方事物的途徑
評價西學的價值尺度:來自聖學的投影
觀念與現實的悖離
第三章 一位清朝公使眼中的西洋文明
身處異域的國粹派
為什麼中國士大夫不必講求西學
豪商大賈居宅中的書香世家子弟
傳統文化心理與思維方式之間的相互強化關係
第四章 洋務派的危機意識
從憂懼感到危機感
危機意識與避害反應
洋務派與明治維新派:對西方挑戰的不同態度
兩難的抉擇
第五章 對洋務思潮的反動─憤怒的清議派的崛起
保守的清議派對洋務窳敗現象的反省
應付心理困境的新途徑:文飾與曲解
正統派士大夫的遷怒心理及其表現
消極心理防禦戰術的畸變趨勢
清議派與天津教案:不祥的先兆
第六章 國粹主義的最後一戰─幻覺中的勝利與現實的悲劇
在苦難與屈辱中激發的幻想
「天神下凡」鼓舞著憤怒的勇士們
國粹派士大夫「頗冀神怪」的社會心理
在權力之塔的頂端:滿朝心醉的人們
庚子國變:千古未有的奇聞
一個古老文化的近代悲劇
結束語
跋
附錄一 追求思想者的坦蕩之樂
附錄二 中國人如何煥發文化自信─二百年來中國人的文化心態演變簡析
近代中國人的文化優越感如何影響中國的命運
從「通州人質事件」看文明衝突
士紳是如何曲解西方挑戰的
顛覆性的逆轉:文化自卑成為中國的集體潛意識
從文化優越到文化自虐
在文明互鑑中煥發真正的文化自信
「毋大而肆,毋富而驕,毋眾而囂」:從傳統中汲取智慧
後記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蕭功秦
中國歷史學家,政治學家,主張保守主義,是自1980年代後期以來在中國學術圈倡導新權威主義思想的主要學者。曾任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政治學教授。其歷史研究主要集中在清末民初時期。著有《儒家文化的困境》、《歷史拒絕浪漫——新保守主義與中國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