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一篇文學作品,要如何開始進行閱讀是很大的挑戰。因為,作品的意涵並不只是展現在文字的表層,就算讀者讀得懂文字,不見得能夠理解作品。因此,要以怎樣的態度來對待文學作品、閱讀文學作品,就成為閱讀過程中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本書列出與文學批評有關的概念,包括作者、讀者、文本、細讀、隱喻、觀點、人稱、聲音、敘事、再現、意識形態、身份╱認同、階級、性╱別、種族等十五個概念進行解說,以關鍵字形式對當代文學批評的基本概念、理論進行深入分析。
本書共十五章、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到第三章,主要是與文本有關的幾個基本課題,即作者、閱讀、文本等概念。
第二部分:亦可稱為「文本的閱讀策略」。從文本細讀的方法開始,分別討論隱喻、觀點、人稱、聲音、敘事等,是讀者面對文本時的切入法,也是分析文本的工具。
第三部分:將文本置於特定的社會文化語境中加以思考。討論的重點包括意識形態、身份╱認同、階級、性╱別、種族等。
從形式上看,這是一部對現代文學批評的關鍵概念進行梳理和歸納的著作;實際上,它還是一部以關鍵字形式展開對於文學批評關鍵問題的創造性探索。
文學批評關鍵詞:概念.理論.中文文本解讀(2版)
內容描述
目錄大綱
汪暉序
新加坡版前言
第一章 作者(AUTHOR)
第二章 閱讀(READING)
第三章 文本(TEXT)
第四章 細讀(CLOSE READING)
第五章 隱喻(METAPHOR)
第六章 觀點(POINT OF VIEW)
第七章 人稱(PERSON)
第八章 聲音(VOICE)
第九章 敘事(NARRATIVE)
第十章 再現(REPRESENTATION)
第十一章 意識形態(IDEOLOGY)
第十二章 身份╱認同(IDENTITY)
第十三章 階級(CLASS)
第十四章 性╱別(GENDER and SEXUALITY)
第十五章 種族(RACE)
英文名詞翻譯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柯思仁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新加坡國立大學碩士,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專著有《高行健與跨文化劇場》、《戲聚百年:新加坡華文戲劇1913-2013》等,合編有《備忘錄:新加坡華文小説讀本》、《戲聚現場:新加坡當代華文劇作選》(二卷)等,也是《郭寳崑全集》(十卷)總編輯。
陳樂
中國浙江大學中文系碩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亞洲語言文化系博士。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中華語言文化中心副研究員。後旅居英國,任英格蘭懷特島學院講師,並為英國《英中時報》撰寫《樹洞》專欄多年。現為蘇格蘭政府主流中學及格拉斯哥中文學校中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