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獅城舊影,新加坡老街景的文化探尋:從二戰時空襲警報的日常,到一碗蝦麵數十載的滋味,細數新加坡的歷史印記

獅城舊影,新加坡老街景的文化探尋:從二戰時空襲警報的日常,到一碗蝦麵數十載的滋味,細數新加坡的歷史印記

作者: 王振春
出版社: 崧燁文化
出版日期: 2024/09/18
ISBN-13: 9786263948563
書店 1






內容描述


「老街是歷史,也是情感區,舊店屋被拆,便是把歷史拆掉。
拆後沒有發展,更叫人想不通。」

三水村紅頭巾、「快樂」舞女學校、玻璃馬打厝、China Town與牛車水……
追憶獅城的消逝歲月,老街區文化尋根。

  ▎懷舊街景:獅城老街的消逝
  本書帶領讀者回到幾十年前的新加坡,透過細膩的描述和珍貴的照片,再現那些已被時間和現代化所取代的街道和建築。作者的敘述不僅喚起了許多新加坡人的共同回憶,還展現了這座城市如何從落後走向繁榮。儘管我們現在站在高樓大廈之間,迎接著世界各地的遊客,卻無法忽略內心深處對這些老街的懷念。這本書提醒我們,曾經熟悉的街景和社區,如今只能在記憶中尋覓。

  ▎老街故事:歷史記憶與文化遺產
  書中提及的街道和地標,如余東旋街、桂蘭街和德國神農藥房,承載著不僅是個人的回憶,更是新加坡文化遺產的一部分。隨著這些街道的消失,與之相關的歷史和文化也漸漸淡去。作者以個人的視角反思了這些變遷帶來的文化損失。這些古老建築和街區不僅是過去的見證,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一環;失去了它們,文化根基便顯得更加脆弱。

  ▎時代變遷下的失落與成就
  隨著新加坡快速的現代化發展,許多傳統街區被摩天大樓取代,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這些變化帶來了經濟上的飛躍,但同時也讓人們感受到了一種失落感。特別是對於曾經居住在這些老街區的人來說,那些熟悉的鄰里和街坊已經成為過去。作者在自序中提到的海南一街、桂蘭街等地區,正是這種變遷的典型代表。隨著推土機的轟鳴聲,一夜之間,這些街道便從地圖上消失,留給人們無盡的懷念與嘆息。

  ▎保存歷史記憶的重要性
  作者強調,歷史和文化遺產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正如王春煜教授所言,這些遺跡是文化發展的總成果,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新加坡的多元種族和多元文化正是透過這些歷史建築物和街區得以展現和傳承的。本書不僅僅是對過去的回顧,更是一個呼籲,呼籲人們重視這些文化遺產,並透過記錄和保存,使這些寶貴的記憶得以延續。本書圖文並茂,更加深了讀者對這些老街的印象,也讓我們明白,唯有透過書寫和銘記,才能讓這些珍貴的歷史不被時光所淹沒。

本書特色

  本書以細膩的文字和珍貴的歷史照片,再現了新加坡老街區的風貌,勾勒出這座城市從過去到現代的轉變,不僅喚起了對已逝街道和建築的集體回憶,還深刻反思了城市在現代化發展過程中造成的文化損失。透過生動的敘述和歷史資料、回憶口述,作者呼籲讀者珍視並保護這些承載著新加坡多元文化的歷史遺產,共同守護這片懷舊記憶。


目錄大綱



自序
China Town不等於牛車水
戲院街變美食街
余東旋街與新橋路
福建街早期是馬車街
廣西街在哪裡?
寶塔街俗稱廣合源街
廣合源街有人叫洋服店街
畢麒麟街上段昔稱大人街
畢麒麟街的玻璃馬打厝
四排坡還有人叫
她們的名字叫紅頭巾
馬真路的戲園子
畫家回憶馬真路
李德街也叫八角廁所
福南街與振南街
吉寧街印球衣
大坡與小坡
大小坡的日本街
小坡最短的一條街
啟信街的學生書店
猛街牛肉粉
三馬路,當年的「小延安」
三馬路,四馬路⋯⋯多好叫!
明古連街,萊佛士也有份
密駝路有8條馬路?
勿拉士峇沙路的俗名最多
曾經風光過的亞美尼亞街
桂蘭街一邊空了
喜見連城街還有中文路牌
連城街的球友
何羅衛巷不該叫巷
海南一街,怎麼啦?
海南人的匯兌街
海南三街的「渴就來」
回憶海口街
亞峇街的變化最大
家在史德林路
羅敏申路是報館街
芽籠14巷的讀書聲
荷蘭村地鐵通車了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振春

  土生土長的新加坡資深作家,老報人。主要著作有一系列的尋根文學,如《尋根集》、《懷舊集》、《和中學生談歷史》與10本《根的系列》等。《根的系列》每本都有一個主線,如《梨園話當年》、《石叻老街》、《喊默迪卡的年代》、《記憶裡的小坡》、《話說海南人》,這些文章,是新加坡的側面歷史,資料詳實,敘事清楚,甚受讀者歡迎。除了忙於尋根與筆耕,也常受邀到學校、電視臺、電臺講述與根有關的話題。幾十年來,都在方塊字的圈子裡翻滾,默默耕耘,從不言倦。






相關書籍

遊走突尼西亞

曼谷-玩遍泰國中部!(2019最新版)

加拿大升學移民實戰

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