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生進程,我們將面臨哪些心理課題?
成年後,家人間的最適距離該如何拿捏?
擁有十年以上專業諮商經驗的心理師,以真實案例解析,
陪你理解家人這種病,一起突破相處上的困境。
他們是第一次當父母,而我們也是第一次為人子女。
「我就是我,而你是你。」──即使是家人,也不存在理所當然的應該。
「沒有你,我什麼也做不了。」
「如果沒有我的幫助,你能有今天嗎?」
「你要是知道我為你犠牲多少,就不會這樣對待我。」
你曾因父母的一句話,感到罪惡不已,
進而讓你不得不捨棄自己的情緒和想法嗎?
這本寫給照護年邁父母的子女們的心靈撫慰之書,
希望能陪伴讀者探索以下的課題:
1→理解父母進入「退休期」的失落,而他們的現狀,就是你的未來。
2→看見成年子女正背負的重擔,給予同理與自我覺察。
3→親子間的界線何在?如何建立起彼此心理的安全距離?
4→學習修復關係:自我表達對話法、停止責怪、找出自我價值。
以「先理解,後獨立」的客觀態度,化解親子間長年累積的衝突,
從此擺脫好兒子、好女兒的枷鎖,不再無止盡地討好與付出。
也在給予關愛的同時,尊重彼此都是獨立的個體,
允許各自有重新找回幸福人生的選擇,而成為真正的家人。
暖心推薦
台灣妞韓國媳
何戎|知名主持人
李崇義|薩提爾模式資深對話講師
陳其正(醜爸)|親職教育推廣人
彭菊仙|親子作家
潘榮吉|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當家中長輩對子女的期待越高,就有可能越會在溝通時帶來指責、諷刺、自怨自艾甚至情緒勒索的字眼。先別急著跟父母親解釋、爭執,而是先看見自己情緒。在本書中,你將能見到如何化解緊張的家庭僵局,找到彼此和諧的相處之道。」──李崇義|薩提爾模式資深對話講師
「這本書在實際閱讀後,覺得更像是讓大家理解什麼是『老去』,可能比想像中充滿更多的無力感。在時代快速變化的衝擊之下,除了維持身體的健康很重要之外,心理層面健康地變老也不容忽視。看完本書,讓我在面對父母時更具有同理心,也同時學習如何讓身心健康變老的方式。」──台灣妞韓國媳
「如今我也是接近奔五『知天命』之年,正好是書中提到的『三明治世代』,上有年邁的父母要關心,下有在學的孩子要教養。基於對上與對下的強烈責任感,以及家庭、工作和生活中交疊的壓力,容易令人感到疲乏,此時守住家人間的『界線』便相當重要,希望大家在善盡照顧家中老小責任的同時,也能適時提醒自己量力而為,避免因為照顧家人而越界,進而掉入負面情緒的黑洞。」──何戎|知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