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衛道讀書會《天道奧義》
第八章 解脫生死
御林軍護駕主帥岳武穆王 降
律詩:不古人心實可憐,皇皇天道降於天,
經傳泗水詩書繼。鐸振尼山道統傳,
化俗移風憑眾力。揮鸞闡教繫雙肩,
開聾啟瞶醒迷句。挽轉狂瀾賴此篇。
天母至尊無極老母 降
律詩:娘臨闡教策光前,天道文章豈俗篇,
欲在書中求正果,可於句裡悟真詮,
修身養性綱常守,積德樹功福壽延,
一塔明燈開覺路,沉迷喚醒出深淵。
無極老母曰:
解脫生死,即「性命雙修」也。道本是虛體,道為宇宙的根本,宇宙由虛無中生起,無能生有,有歸於無,道是無名天地之始,天地之始,原是空洞的,由虛無中而生宇宙。所以道是萬物之母,然則有形者生於無形,則天地從何而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娘今所說的「氣」,即今日世間所說的「電子」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宇宙之生起俱為此而生,其本源俱是由虛無中來的。宇宙之初為虛體,此虛體即宇宙之本體,虛非真虛,虛之中即含有不變之實體。現今世人祇是追求到電子,而電子又從何處來?推其根源,必有一本體,稱之曰:「道」。
宇宙是虛體,人生當然也是虛體,虛體即假體也。惜乎世人都認假為真,以致發生許多煩惱。人死為鬼為神,鬼者精氣耳,神者遊魂耳。人死後肉體敗壞,而精氣不散,結為鬼。生前有大德行,與天地同化,死後靈魂超脫,遨遊宇宙,不受時空之限制。人生是土水火風四大假合,人生是假合而不是真的,人生在變化中又何得為真,既不是真,又何必多奔走而多造罪孽乎?所以有生之氣,有形之狀,盡是幻也。造物之所始,陰陽之所變者,謂之生,謂之死。窮數達變,因形移易者,謂之化,謂之幻。
宇宙是虛,人生是幻,既為虛幻,又何必固執於物欲?但人何以不能解脫生死?蓋因人身為肉體,受感官的影響,情慾充塞,明德暗淡,墜落在魔掌中,人必須從魔掌中解脫出來,才能得救。如何才能解脫出來呢?應勤修天道才能得救、才能解脫。然則能否得救,還在人自己,雖然祈求幫助,仍須自己努力,自助而後天助,苟不自勵而專倚靠天助,天也不願意幫助一個怠惰的人。
世人既然覺悟人身是幻而不能解脫者,其故在「人自己」,因人不從「無我」這個根本方法去下功夫。須知宇宙以人為中心,要認識宇宙者人也,要解脫人身者亦人也。身為人的寄託所,有身才有人,無身則無人也。茲將修天道以期「解脫生死」之道,闡明如次:
一、澄清思想
凡欲修天道期解脫,必須先清理自己的思想,對於宇宙人生當有一正確的認識,這是根本問題,如不認識宇宙人生,則不能談解脫生死之道,欲認識宇宙人生,前已談過,應再求其深入才能談道。
不澄清思想者,癡癡迷迷,不知生命的價值,隨波逐流,終是招致淹沒為止,所以修天道期解脫生死者,必須先澄清思想,使複雜的思想完全掃除。此時有一先決的問題,澄清有一範疇,往什麼方向澄清?如先沒有一個方向,則也無從澄清其思想,所以欲修解脫者一定先有個方向,即先有一個天道的信仰,本著這個信仰而後整理自己的思想。
世有很多修道者思想複雜,精神不集中,力量也不集中,不僅談不上解脫,連安慰也難求。澄清思想本來容易,但在凡間的社會裡也很困難,蓋因凡間的社會極為紛擾,自然澄清思想也就做不到了。如不能澄清思想,解脫生死之道,便無法下手,所以欲求解脫,必先澄清思想,澄清思想就是:不妄念,不歪念,不貪念,不欲念。
二、調整生理
為何要調整生理?因生理會影響到心理,所以修道者應調整生理,一個人在生理方面有病態,可能使他心理不正常。譬如:有肝病者多暴躁,有肺病者多憂鬱,有胃病者精神不振。每一部份生理有缺失,都足以使心理發生問題,所以健康的身體是非常重要,要健康的身體,必須有:「定時的運動,充足的睡眠,適當的休息,充分的營養」。果爾則身體健康,可以從事修道的工夫。
三、專氣致柔
人身體內存在一種東西,名曰:「氣」,氣存則生,氣息則死。氣者動能也,或稱曰「電」。不僅人有賴於電,即星河等亦有賴於電,宇宙的活動在氣,無氣則宇宙滅亡,總之,人的身體內有一種流動的東西,祂是生活的「動能」,名之曰氣。
修道者當注意「氣」,氣動則情感動,所謂七情六欲及其他一切思想都是氣的鼓盪。人的本性原是澄湛的,因氣動則洶湧不平,氣猶風也,風吹則水動,故修道者首當「制氣」。專氣不是閉氣,閉氣易使氣塞,專氣也不是導引,導引祇是導引氣的活動而已。為什麼要制氣?氣的本身固然對於人的生活有關係,但修道者並不專注意生活。修道者所以注意氣者,是見於氣的影響力,修在「性」功,性如海,氣如風,要想使海面平靜,必先無風,此制氣之重要也。
無論行、住、坐、臥總是要「念念在氣」,所謂念念者,不是出之於口,是心裡注意,祇要注意,氣便不敢妄動。誰在注意?神在注意,即良知、即性,氣與神有時也在鬥爭,如氣勝則神敗,於是慾念充斥,遂墜入魔道。人在靜坐時,氣很平靜,一旦離座則氣浮,此等專氣無效。所以當「時時刻刻注意氣,永遠控制著」,氣不可無,也不可縱,縱則狂妄,一切惡魔生矣。
無論行、住、坐、臥要平息,使氣平靜不可太快,也不可太高,太快則急,太高則躁。要使呼吸勻整,寧肯少慢一點,也不可太快。行路步調不可太急,急則氣易上浮。在工作時,舉動也須緩,緩則氣平。凡是專氣者,無論言論舉動都比較遲慢,遲慢無害。試看氣粗的人呼吸的聲音很大,這個人一定是氣浮,氣浮則暴躁。所以,平息之要訣,在「慢、慢、慢」。專氣者,使氣平定,以至柔細,如同嬰兒之呼吸。氣動則萬念動,氣專則念絕,念絕則「萬象岑寂」。
修專氣之法:端坐於椅上,不必盤膝,背直、面正,鼻與臍成一直線,兩臂下垂,兩手相疊,置於股上。坐椅最好有靠背,背靠於椅上,以免搖動。靜坐之前,不可吃太飽,不可吃有刺激的食物,如蒜、椒之類。不可飲茶與咖啡,以免內臟蒸熱。如係初習者,坐時殊感不安,亦感胸腔有閉塞之現象,愈止念則念愈多,此時當先使念頭統一,念一句:「天母至尊無極老母」,及至念頭統一,再慢慢停念。注意呼吸,任其自然,直至忘氣,不再動念,此為「專氣致柔」之法也。
每日早晨習之,時間之長短,自己斟酌定之,有助於修養至鉅。久之,氣自然定,氣定則念不起,念不起則慾斷矣,私慾斷而「良知」現也。
四、載魂魄
載魂魄者「守神」也,守神之道在「抱一」,抱一者,「念於一,思於一,一切歸一」,與專氣之念不同,專氣之念原為氣,守神之念在神,最後當返照,目光往裡看,則可使神光不外溢。
專氣功夫在「平靜」,守神功夫在「收斂」。神隨時隨地可外溢,神可馭氣,氣亦可傷神。氣之動,可以神馭之,馭之上則上,馭之下則下,隨神的意思而流動,氣浮則念動,動念則傷神,惟神為主宰。修道者當善守神,守神不難,以「斷念」為要。念斷則神不動,神不動則神守,氣與神有密切關係,當多加注意,此乃「性命雙修」之梗概也。
五、坐忘
坐忘者,「物我兩忘」也。專氣與守神的功夫有成就,才能坐忘。否則達不到坐忘。坐忘者「無為」也,無為而無不為。無有者無為也,無有者非真無也,如為真無,又何有之有。坐忘者不注意氣與神,亦不注意文字,將一切丟開,連自己也忘掉,這才是坐忘。
坐忘後,自能超脫於有形之外,不是後天的樊籠,有形的世界為幻,凡是在幻中追求者,終不免沉沒,沉沒就是自戕,墜入地獄而不省悟也。無欲者,坐忘也。有欲者,聲色之角逐也,聲色足以亂性,性亂則迷,迷則失真,無欲有欲之別何啻天壤,修道者應自知有所抉擇也。
六、解脫
坐忘何以能解脫生死?因「本無生無死」,又何解脫之可言。人之所以有生死者,原困於「有」中,及達至「無」的境界,生死兩滅,自不需解脫也。修道者所求之解脫,非長生不老之丹,乃徹底摧毀這個有形的世界。或曰:「打破這個有形的身」,最希望「無身」,無身者,非真無身也。特由假身再返於真身,真身自無生死矣。
人原是幻,生死者亦幻也,又何得有身!人之所以有身者,原受感官的約束。感官之所以起者,在氣之動耳,苟氣不動,則萬象俱寂也。
娘今為眾生設教,使其於生活中覺悟大道,既已悟道,便無生死也,誰為之迷?自迷之耳,倘不自迷,則立刻解脫。萬變不動於心,豈僅解脫生死而已乎。
本文出處《天道奧義》- 無極皇母大天尊執筆飛鸞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