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 Episode
內容描述
「綠能問卦」第二集,我們邀請到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的吳心萍,帶我們進一步理解能源與公民的關係。講到能源,以往只需要在台電帳單來時去繳電費、被斷電時打電話去抗議,但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做更多跟能源有關的事情嗎?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是個成立於解嚴後的老牌基金會,而大家可能曾經光顧過的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則是源於鎘米事件的食安危機後才催生的,發展至今,兩者已是各自獨立發展的團體。而心萍服務的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以下簡稱主婦聯盟),主要還是專注於環境保護的議題。
主婦聯盟也是因為車諾比核災的事件而開始關注能源議題,「我要孩子,不要核子」是當年主婦聯盟的街頭宣傳口號,意在為下一代選擇更合適的能源選項,這樣的精神延續至今,才因此開始推動了公民電廠。這個由在地居民共同加入的計畫,讓主婦聯盟成功打造台北市第一座公有地的公民電廠「干豆好」,收益不僅回饋給「廠長(參與投資的居民)」,更回饋至地主關渡國中做能源教育使用。打破以往公有地屋頂常發包給系統商的局面,讓參與者能得到更多金錢以外的價值,對在地居民來說也更有意義。
在能源轉型方面,主婦聯盟從為了下一代的角度出發,認為大人應該負起用電的相關責任,而非將災害與風險留給其他人,也因此曾經幫助接待福島核災的在地居民小孩到台灣玩。具有環境工程背景的心萍深知,沒有絕對乾淨無汙染的能源選項,但肯定有相比過後風險及汙染更小的方案可以選擇。以再生能源的好處來說,最大的優勢便是非常多元,因為增加了人民的親近性、減少了許多危害性,讓能源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概念,而是公民都能共同參與的一個選項。
網路上最常出現的「用愛發電」梗圖,其實就來自於主婦聯盟參與的一場廢核運動,當時因為被擁核團體酸「什麼能源都不要,難道要用愛發電嗎?」。面對這樣的酸言酸語,主婦聯盟認為愛不該被當成一個髒字,愛應該被賦予更積極的意義,發電這件事不應該被建立在少數人的痛苦之上,而是希望愛應該更包容、更同理,一起打造更美好的社會環境,因此才會在遊行中出現「用愛發電」的字樣。
而三十年前的第一批環境運動的前輩,當年不顧社會異樣眼光的他們發起街頭運動,三十年後他們終於可以為自己的下一代購置太陽能板,參與社區型公民電廠,回饋更多給予社會,建立友善的綠能永續循環,心萍也認為「這難道不是用愛發電的具體實踐嗎?」
身為「理工女」的心萍在加入主婦聯盟後也關注到,在能源議題上常因為性別刻板印象而導致許多討論被扭曲,性別議題向來被認為較為陽剛、較具有專業性等特質,但是這並不代表女性會在知識的討論上有所差別。也偶爾會聽到文組不適合參與討論能源,並且技術可以主導一切?心萍完全不這麼認為,在歐洲求學的經歷讓她領悟到,很多問題的解決並不是在技術面,而是在人的身上。公民電廠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讓人民得以參與,讓不同視角可以進入能源領域中,開創出更多元的想像。
背景音樂:
Morning Routine [Lofi Study Music] By Ghostrifter Official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音樂來源:https://soundcloud.com/ghostrifter-official/morning-rout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