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搜尋 我的知識庫
愛之思:馬希翁的《情愛現象學》

愛之思:馬希翁的《情愛現象學》

作者: 郭智豪
出版社: 橄欖
出版日期: 2024/07/22
ISBN-13: 9786269851034
書店 1






內容描述


愛「是」什麼?
  愛又「意味」著什麼?
  愛有可能嗎?
  這種可能性又該作何理解?
 
  這一困擾並吸引著古今哲人、詩人,以及神學家不斷探究的問題,由法國哲學家馬希翁在其《情愛現象學》中,以神學之闡發並展開的現象學描述,獲得了一種介於現象學與神學之間的解答。
 
  本書作者即依循《情愛現象學》的思路,從愛與被愛之可能性或不可能性的問題意識出發,進行一場深刻的愛之思:既是一種關於愛的哲學思考,更是一種哲學在愛中的思考。
 
  現象學與神學,在馬希翁超克形上學(或本體–神學)的宏大計劃中交織重疊,最後在愛的分析中爆發出巨大的張力,對現象學和神學的方法原則都構成了挑戰。
 
  本書的〈導論〉清楚且有系統地說明了胡塞爾、海德格以及當代法國的現象學發展脈絡,並為馬希翁的思想進行定位;正文則是對《情愛現象學》作出詳細的文本探討,展現了如何透過現象學來把握愛這個神學議題,呈現出「現象學的神學轉向」,對「愛」作出徹底的分析。
 
  本書收錄兩篇特別附錄:
  〈再見?以馬忤斯路上〉:探討馬希翁對基督神學的定位以及相關的啟發;
  〈寄望於再見的愛〉:探討馬希翁在《情愛現象學》中對上帝的提及。
 
本書特色
 
 ● 詳盡且清晰的學術傳承脈絡說明
 ● 展現以現象學探討神學的可能性
 ● 對於「愛」提供更多的認識可能
 
好評推薦
 
  「十分樂見該書的出版問世,增進台灣學界對於『當代法國哲學的神學轉向』的認識。」——游淙祺,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
 
  「以『愛』作為思想之可能性,向漢語學界展示了『現象學的神學轉向』的一個重要的範例之一項成果。」——曾慶豹,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


目錄大綱


游序
曾序
自序

導論
一、情愛現象與情愛現象學
二、本體– 神學與上帝之失
三、上帝之思—在本體– 神學之外
四、給予性現象學與充溢現象
五、主體之後?

第一章 通往問題意識的沉思
一、初步提問
二、經典定義
三、深入懷疑
四、確立方向

第二章 愛的理由:從根本懷疑出發
一、哲學對愛的成見
二、確定性的回流
三、徒然
四、愛洛斯還原

第三章 愛的現象性:直觀與含義
一、愛的保證
二、愛之所以愚拙
三、愛洛斯直觀
四、他者的自身給出

第四章 愛的尊嚴:個體性與親自性
一、受讓的自我
二、被給予的肉
三、自發的肉與有限性問題
四、自由的愛之言說

附錄一 再見?以馬忤斯路上
附錄二 寄望於再見的愛
索引(人名、關鍵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郭智豪
 
  馬來西亞柔佛人,中山大學社會學學士、哲學碩士,目前在峇株巴轄一家幼兒園兼職,偶爾讀神學。






相關書籍

神啊,祢是來整我們的嗎?:上主的美善 vs. 邪惡的苦難

解籤(2017全新修訂版)

傅佩榮宗教哲學十四講

禱告時光:精選1. 耶穌愛你.我也愛你